上周四,国际原油价格一度站上70美元/桶,进一步刷新三年高位。市场分析认为,由于供需紧平衡状态持续,在地缘风险增加以及美元持续走弱的情况下,国际油价有望进一步走强。
与此同时,作为大宗商品之王,国际油价上涨也带来通胀预期升温。A股市场上,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开年以来持续上涨,带动沪指收下“11连阳”。专业人士认为,油价持续上涨带来通胀预期,能化和大金融等板块将直接受益;商品市场方面,油价上涨带来的再通胀交易可能是2018年重点机会。
供需紧平衡提供油价上涨温床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石油供应持续收缩,油价回到供需紧平衡的临界点,促使国际油价进一步上涨。
ICE布伦特原油期货从2017年12月中旬的62美元/桶附近持续上涨,截至上周五,报收69.81美元/桶,逼近三年高位,NYMEX原油期货也升至64美元/桶以上,创下两年半以来高点。
新湖期货原油研究员严丽丽指出,2017年下半年以来,原油持续维持紧平衡状态。在此条件下,地缘风险等偶发因素成为影响油价的主要原因。受沙特石油反腐以及近期伊朗局势动荡影响,国际油价持续上行。
另有分析认为,油价近期持续上涨受到供给收缩和需求上涨双重利好驱动。美国能源情报署(EIA)上周三表示,美国原油日产量下降29万桶至949万桶,此外,OPEC产油国以及俄罗斯等非OPEC产油国在2017年12月通过了削减石油日产量180万桶的协议,同意将石油减产协议延长到2018年底。该协议原定于2018年3月到期,此前已延长一次。
在供给减少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对于原油的需求反而增加。EIA预估2018年全球原油消费每天将增加170万桶,2019年在此基础上每天将再增加170万桶。需求增速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非OECD(经合组织)的GDP增长。EIA预测,印度和中国对需求增长贡献最大。2018年、2019年,中国需求每天分别会增加30万桶和40万桶,预计印度需求明显恢复,将保持每天30万桶的增长。
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量化研究科副科长贾舒畅表示,近期油价上涨核心驱动来自三方面:一是地缘风险频发,避险情绪增加;二是美国原油库存连续八周下降,超出市场预期;三是OPEC持续减产,带来供应的持续减少。
警惕供应增加风险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油价在上半年有望持续保持上行态势。从供需平衡来看,供给持续收缩将是油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供给的收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OPEC限产持续,高盛近期将2018年布伦特原油的目标价提高了近7%,从每桶58美元上调至62美元,理由是欧佩克和其他产油国做出了超出预期的延长减产承诺。
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油价在2018年上半年还有较强上涨动力,原因在于OPEC或将保持对原油减产保持较强的执行力。贾舒畅也表示,OPEC将继续保持减产态势,持续压缩原油供给,2018年上半年油价中枢将逐渐上移。
除了OPEC持续减产的影响,多数市场人士对于美国页岩油产能增长也持不乐观看法。贾舒畅认为,由于页岩油企业长期难以盈利,相关企业无论在股权市场还是债权市场的融资难度都在增加,“这说明股东已经在要求页岩油企业增加盈利,甚至已经有部分股东开始撤资”。贾舒畅认为,在这样的条件下,美国页岩油增长速度可能低于过去两年,对于油价影响的边际效应将逐步降低。
天风证券则指出,国际原油市场再平衡已实现。2018年,预估每天消费量增长130-150万桶,生产量增长110-130万桶。其中,美国页岩油的供给韧性将减退,预估每天产量增长75万桶,库存进一步消化,供需进入偏紧状态。并指出,目前页岩油边际成本区间(40-60美元/桶)已被打破,一旦需求增长突破页岩油边际供给,原油成本曲线将进入右端陡峭阶段,进入加速上涨期。天风证券判断,2018年原油市场将是“涨速加快、波动率加大”的一年,油价有望升至70-80美元/桶。
与此同时,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美元走弱也将支撑油价持续上行。王君表示,由于欧日货币政策紧缩力度更强,美元有望持续走软。贾舒畅也认为,美元在2018年将迎来持续性熊市。
不过也有部分分析对于油价走势偏谨慎。严丽丽认为,近期原油供需将维持紧平衡,但一季度之后,原油供应可能持续增加,供应过剩情况将再次出现,油价存在回调风险。穆迪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称,预计2018年油价将在每桶40至60美元区间内震荡,主要是由于美国页岩油增产,全球供给虽已下降但仍然充足,且对此前的减产协议的执行率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