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量下降存变数,但至少不会往上”。华泰期货农产品研究员陈玮表示,当前鸡蛋期货的价格正在企稳回升。首先,随着气温的回升,产蛋率趋于下降。其次,玉米价格的下降风险也由于前期的下跌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释放。由于鸡蛋与玉米在价格方面存在较高的关联度,而鸡蛋价格的波动也较玉米更大,因此,此时介入鸡蛋期货多头比较合适。
参与期货从容应对蛋价惨跌
近期商品期货市场可谓是波澜起伏,但自春季以来,鸡蛋期货市场经受的却是一波连续不断的下跌。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自2014年8月以来,鸡蛋期货主力连续合约价格累计跌幅超30%。那么,在此背景下,鸡蛋期货作为产业链破解困局的有效工具,是否在服务产业方面发挥了相应的作用?背后又有何隐情?
从参与鸡蛋期货的角度来看,赵青春表示,以馆陶为例,当地蛋农和贸易商对于期货工具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大多数养殖户、贸易商,因年龄、认识等原因尚未参与期货市场,在这一波下跌中损失非常惨重。
“部分参与本轮单边下跌行情的较大型养殖场和贸易商就显得比较从容。”赵青春表示。
尽管从收益来看,部分养殖户参与期货后在规避蛋价大跌风险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据了解,参与期货的养殖户和贸易商仅占到该县养殖户总体的两成左右,这其中真正严格从事套期保值的养殖户、贸易商的可能更少。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一些期货参与者一个重要的误区就是只把现货作为资产,而把期货作为一种金融投资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营者往往将现货经营亏损认为是正常经营,而对于期货的经营则不允许出现亏损。由此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实体企业参与期货的意愿普遍较低,而参与期货的实体企业也往往因为上述误区从套保逐渐转向投机,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
芝华商业数据分析有限公司CEO黄劲文指出,实体企业在选择风险对冲工具时,须结合行业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金融工具,根据风险敞口选择对应的套保策略。做到风险基本得到覆盖,市场容量足以满足企业需求量。
相关人士也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仅有大型养殖企业参与到鸡蛋期货市场当中,鸡蛋期货确实可以帮助这部分企业管理价格波动的风险。而对于多数中小养殖户来说,由于资金、能力、风险管控意识等方面的欠缺,使得他们短期内尚未达到参与期货市场的要求,因此需要能够满足这部分农户要求的金融产品,帮助他们管控可能产生的风险。从公平性角度来看,这样的工作也十分的必要。
“保险+期货”模式正逐步成型
早在2015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将已有的“场外期权”试点模式完善、升级,并引入保险机构,推出“保险+期货”这一服务“三农”的新模式,就已经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解决农产品价格补贴问题探索新路。
通俗地说“保险+期货”,实际上就相当于农产品保险。保险公司开发出保险产品卖给农民,农民买了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再把这个产品的风险通过购买场外期权产品转移到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在期货市场上执行与风险相匹配的对冲策略,从而形成一个风险转移和对冲的闭合链条,使各方从中获益。
时隔两年,地方政府和农户对“保险+期货”这一模式越来越理解和普遍认可。
王忠强指出,当前“保险+期货”在鸡蛋领域的探索为鸡蛋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奠定基础。价格保险具有看跌期权属性,而期货市场又起源于大宗农产品风险转移的需求,因此,“保险+期货”是价格保险和期货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