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地区一家焦化企业负责人也坦言,虽然他们的实体产业发展得较大,但是在金融上他们才刚刚开始起步,没能充分运用期货市场助力企业发展,未来可能会好好利用这个工具。
除了未参与过的企业对期货工具兴趣渐浓之外,一些曾经参与期货交易,后因体制、机制限制因素中断参与的企业,也表达了重新参与的意向。
前述山西地区一家大型焦化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焦炭期货一上市,他们就成立了期货部,尝试做过期货套保,因为体制、机制等限制后来没有继续参与,但他们仍然会参考期货价格来调节生产节奏。
“现在我们已与一些期货公司及风险管理子公司取得了联系,希望借助他们的专业能力指导我们运用期货工具,让专业的人来帮我们做专业的事。”他说。
当然,一些煤焦企业也已经在期货上小试牛刀。山西太原地区一家上市煤企负责人透露,今年1月份他们已经在期货市场上交割了1万吨焦炭,“有机会我们还是会去交割的”。
据格林大华期货煤焦钢研究中心总经理田永利介绍,焦炭期货上市初期,这家上市企业就搭建了团队,引进了人才,在集团层面成立了一个期货部,这期间在期货上也有过一定的尝试,特别是交割方面已经尝试了好几次,但是由于地处山西,人才也缺乏,思想相对保守,他们在期货上迈的步子还不是很大。
“我们在期货上断断续续进行过尝试,但山西地区企业的期货套保氛围整体远不如河北等地,山西地区的企业对期货认识得早,但真正利用起来相对较晚,企业在期现结合上步子迈得慢了一些。”他说。
据其介绍,以前山西的企业对期货不是太重视,经过近两年的这波下跌行情,企业对期货的重视程序明显增加。不过,他也表示,现在由于主力合约不连续,近月合约不活跃,企业参与起来存在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同时由于合约的体量问题,一些大型的煤焦企业在操作上也会遇到难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当地企业参与期货的积极性。一位参与调研的产业界人士表示,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期货市场指导经营、规避风险,需要看企业是否能“自上而下”地改变理念与认识,推动企业运用期货市场这一现代化的金融衍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