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世界银行的这十条标准来考核全球的投资贸易体系,目前香港是第四名,中国大陆是第九十名。如果拿这个体系对横琴进行评估的话,横琴大致是排在70名。我们期望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争取进入三十名以内,更加靠近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建设实施方案》部署,珠海横琴新区片区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商务金融服务、文化科教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
要扮演好上述角色,横琴应该怎么做?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珠海市横琴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牛敬。
在牛敬看来,横琴拥有区位、产业、政策等多方面优势,资源得天独厚,就像未经打磨的宝玉,因而更要精心地去谋划好、去开发好。
他表示,横琴将在对港澳开放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对接高水平投资贸易规则体系。
开放要贴到最前沿才有优势
《21世纪》:在广东三大自贸区里,横琴和另外两个自贸片区,南沙和前海相比,有什么优势和特点?它的定位是怎么样的?
牛敬:设立新区时,横琴的定位是与粤港澳合作,促进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自贸区设立后,则要在对港澳开放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对接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在三个片区当中,横琴有几个比较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横琴毗邻港澳这一优势在三个自贸片区中是最独特的。横琴离澳门很近,这一地理优势是别的地方没有。横琴虽然离香港较远,但2017年港珠澳大桥建好后,横琴到香港国际机场就只需要45分钟,深圳到那里也要40多分钟。
二是产业比较丰富。前海和香港的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金融现代服务业;南沙主要依靠港口,发展物流和制造业,也有部分服务业;横琴则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同时还拥有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以及中医保健高新科技等产业。
三是政策优势。三个自贸片区中,横琴和前海较之于南沙更具有政策上的优势。横琴不光有自贸区的体制机制创新的优势,还有原先作为新区所拥有的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税收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是南沙没有的,前海有21条,而横琴有72条,是前海优惠政策的三倍多,内容也丰富得多。
还有一个优势是横琴跟澳门是唇齿相依,所以和港澳的合作不光在经济层面,还涉及社会发展层面,这为今后经济形态进一步的开放与融合营造了更大的创新空间。
现在澳门大学已经进驻横琴岛,开始招生办学了,今后还会有很多澳门人和香港人在横琴居住、生活、就业和实习。社会层面的交流和融合将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的开放、国际化和市场化的程度。
当然,南沙背靠广州这个大都市,腹地大,是个很好的港口。但做开放,要贴到最前沿才具有优势。如果横琴要开放,离澳门只有100米,这就是它的优势;反过来,如果横琴不搞开放,那它就在最边缘了。国家要在横琴建立改革创新开放的示范区,打造跟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要把港澳的国际化营商理念和方式在横琴进行消化、创新,通过横琴的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一些好的经验在内地逐步地拓展开来。这也是横琴作为自贸区、作为新区的一个重要的使命。不只是横琴,南沙和前海也是一样,三个自贸片区根据自己的禀赋、优势、区位和中央的政策,选择了不同的侧重点。
横琴完全可以作为崭新的城市规划
《21世纪》:前海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金融,南沙则是依靠港口。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横琴,您觉得是什么,还是说横琴的特点是综合性的?
牛敬:横琴是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它不像前海,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而是城市的部分;横琴是一个岛,它完全可以做成一个崭新的城市。
作为一个城市,它的功能相对来说就比较丰富。横琴不是工业园,不是产业园,不是一个达到某种经济目标的区域。横琴是一个新区,这个新区包括高端的产业,良好的社区和环境,是一个完整的城市功能概念。
横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同时还拥有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以及中医保健高新科技等产业。从产业方面来说,横琴主要发展旅游业。光靠博彩旅游不足支撑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屹立在世界旅游市场的,横琴要做的,就是为澳门补充一些元素和资源,解决一些澳门解决不了的问题。
横琴做的更多是特色金融,做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让这些产品和业务利用好横琴的区位,用好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用好境内外的有效资金为各类的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帮助广东珠江口解决创新融资的平台问题,建立要素交易的市场,集聚金融创新的产品。
横琴作为广东省和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合作平台,将在今后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加大对金融的扶持和联系,尤其要发挥好横琴作为广东和拉美国家经贸平台的支撑点、发动机的作用。
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源整合,尤其是对金融资源的整合和支持;还有一个问题是,怎么用好两地的资金为横琴的实体经济做支撑、做贡献,在这一点上,我们将会加大力度。比如现在澳门人在横琴买房,可以在澳门的银行按揭,今后可以把可购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写字楼。
《21世纪》:自贸区建设到现在已经半年了,从横琴目前的发展来看,您怎么评价横琴自贸片区这半年来的建设?
牛敬:总体来说这半年开局良好,起步也非常迅速,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第一批,共六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并且已经在珠海全市推广了,希望下一步可以在省里推广。
当然我们离国务院设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明确方向,采用国际通行的规则——世界银行制定的十条标准进行衡量,倒逼改革创新,从而实现与国际高标准的投资贸易新规则的对接。
我们不是光靠自己想,或者通过零散的、碎片化的尝试去实现创新,而是系统地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按照世界银行的这十条标准来考核全球的投资贸易体系,目前香港是第四名,中国大陆是第九十名。如果拿这个体系对横琴进行评估的话,横琴大致是排在70名。我们期望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争取进入三十名以内,更加靠近国际先进水平。
《21世纪》:会不会担心自贸区将来慢慢推广,甚至到了全国,原先自贸区特有的优势会逐渐丧失呢?
牛敬:这个其实并不担心,我们整个团队在横琴新区建设的这五六年来一直保持着创新的理念和卓越的要求。自贸区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称号,关键在于团队对区域定位和发展的把握。
我们在没有自贸区的时候是横琴新区,当时我们的开发建设也是对标国际上的先进水平,所以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和生态环保理念,都比一般区域要超前得多。你可以看看我们的地下共同管沟,在全国也是第一个的。今年四月份在横琴开了个地下共同综合管沟的现场会,住建部部长陈政高看了后还要求,全国有条件的新区和新城建设都要像横琴这样要把地下管沟的工程考虑进去。
横琴的区位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对横琴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这些优势,强化发展理念,实现更好的对接,让两地能够相互辉映,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配合。
“交相辉映,比翼齐飞”,这是李克强总理说的。这边(横琴)有个标准在,那边(澳门)有另外一个影子在,那这边的发展就前景可期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就跟我们说,工作扎实起步,前景可期。按照这种方式,按照这种思路,各项工作都落实抓好,这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