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关于电影IP的论坛上,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的一番发言让编剧圈炸开了锅。他称阿里影业之后并不会请专业的编剧,而是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像杀人游戏一样不断保持淘汰,留下些的最好的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表示,不知是媒体断章取义,让人们产生了误解,还是徐远翔的话直击到专业编剧敏感脆弱的神经,徐总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在业内引起激烈争论,其本人也受到许多知名编剧的“炮轰”。在这一事件中,徐总颇显无辜,第一,他并没有否定编剧在影视产业链中的价值,在其演讲原文中曾提到,“我们对剧本创作的重视程度,有些方面可能超出你们的想像”;第二,其不过是针对影视市场现状,从一个公司战略角度出发,认真审视了编剧这一职能,并提出了自己的新想法。
编剧行业改革势在必行
徐总的言论在一些地方的确会让人听着不舒服,尤其是在高调宣布“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时,试问这让本来就处在尴尬地位的专业编剧颜面何存。但是反过来想,现在也是时候让我国编剧行业的死水搅动搅动了,此时不动更待何时!长期以来,我国影视制作以导演为核心,编剧地位较低,职能严重弱化,编剧写好的剧本经常在导演手中改的面目全非。在这种情况下,编剧行业的收入相对较低,对人才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编剧的创作受到较大限制,创新空间较小,编剧行业亟待一场颠覆性革命。
从影视市场角度来看,剧本也需要大量注入新鲜“血液”。近几年,我国影视市场呈高速发展之态,市场需求旺盛,而且受到政府大力支持,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下“一枝独秀”。2014年我国电影票房高达296亿元,同比增长35.78%,全国观影人次达8.3亿人次,电视剧收视率也不断创新高。而剧本是影视行业发展之本,如果剧本创新性、故事性、内涵性不足,影视行业将成为“无本之木”,发展可持续性势必大打折扣,国内许多大片,如《画皮2》、《大闹天空》等,不是资金、技术扯了后腿,而是剧本。
“大手术”才能有大成效
其实论剧本创新、编剧业改革,以前何尝未提,只不过无从改起,编剧业弊病是“顽疾”,只有动“大手术”才能有成效,若非市场环境出现巨变,行业内部难以自发进行革命。而如今机会已到,IP的盛行使得编剧行业必须进行颠覆,如果不进行颠覆,编剧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缩小。IP的范围非常广,既包括市场所熟知的优质网络小说,也包括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产品。IP盛行主要基于粉丝经济,在互联网时代,具有较高知名度的IP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粉丝,有利于影视产品获得可观收益,使市场风险有效降低。
IP在发展初期,将对编剧产生一定冲击,因为当前IP的主要贡献者为网络写手,如现象级电视剧《甄嬛传》、《琅琊榜》等均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这使得编剧的地位进一步降低。虽然论人文情怀、艺术性,网络写手或不如专业编剧,但是论创新、接地气,专业编剧也难以媲美网络写手。徐总当前如此重视贴吧吧主、同人小说作者,并非是由于这些网络写手是一群廉价的“码字工”,阿里不差钱,而是看重其创新性,并且能够对市场有敏锐反应。专业编剧不能再一味地沉浸在文化艺术圈子里,其需要进行调整、改变,以适应市场变化。
编剧细致化分工时代即将到来
事实上,IP和编剧是剧本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IP和编剧合作才是一种最佳形态。在这一点,徐总也有清醒的认识,只不过人们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了其对贴吧吧主、同人小说作者的抬爱上。剧本需要有良好的故事做基础,同时也需要优秀编剧将其转化为优质剧本,如西游记,这一经典IP衍生出了非常多的影视剧,但是真正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较好反响的作品也屈指可数,这其中与剧本编写的质量关系重大。
今后编剧市场或将出现更为细致化的分工,多年以来,专业编剧基本上承担了剧本产业链前段和后端的责任,但是随着IP的迅速崛起,大量专业编剧或进入剧本产业链后端。这样有利于剧本多元化、创新化发展,并提高剧本创作效率。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花费较多精力培养贴吧吧主、同人小说作者,发展原创IP,还与其自身的业务结构有关,除了影视,阿里还在文学、游戏、音乐等领域有所布局,原创IP也能够为其他业务带来支撑。对于其他影视公司而言,阿里影业的做法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一味反对,或一味盲从,在进行决策时,还需根据自身资源、基础选择合适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