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最容易谱写神话,但又最容易掩盖一切真相。近日,前海开源基金旗下中航军工分级基金就创造了一个神话,上市短短一周,其规模从最初的4.999亿份扩大至68亿份,一跃成为军工类规模最大、总规模前十的分级基金。然而在规模暴增的背后,这只分级基金却几乎零仓位上市运作,牛市之下为何大唱“空城计”?
短线套利资金折戟
作为市场上第四只军工类分级基金,前海开源中航军工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前海开源中航军工”)甫一募集就受到外界强烈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中航军工分级基金于3月16日至3月24日募集,一周内就在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共募集4.999亿份,其后迅速进入“封闭建仓期”和上市进程。不过直到4月19日,该基金的净值波动显示,其仓位几乎等于零。
4月20日是中航军工分级上市首日。《金证券》记者注意到,中航军A、中航军B同时出现涨停,但母基金净值却无明显变化,这直接导致中航军A、B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较母基金净值的整体溢价高出了约10%。
此时,套利者如按照净值申购母基金,并在次个交易日分拆、第三个交易日卖出,理论上可以赚取这部分差额利润。
但是从4月21日到4月23日,即中航军工上市后的第三个交易日起,中航军B从最高价1.21元开始出现连续跌停至0.982元,期间成交额为6.71亿元。不少短线套利资金不得不在4月24日及后期的低位被迫认亏出局。
“赔了夫人又折兵”
本来冲着军工指数而来的投资者,由于波折横生,错失了大好行情。
截至5月20日,前海开源中航军工分级基金的母基金单位净值为1.013元,也就是说,上市之后其母基金净值涨幅仅为0.89%,而同期其标的指数——中证中航军工指数的涨幅为35.48%。
如果再算上近两个月的基金管理费计提的损失,该基金的持有人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公开资料显示,前海开源中航军工分级基金的年管理费为1%,托管费率为每年0.2%,最高申购费为1.2%,最高赎回费率为0.5%。此外,还有1%的认购费率。 有基金业内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所有这些加起来,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如果投资者投资10万元,那么最高会承担约310元左右的各类费率。
当然,普通投资者的“损失”,并不影响基金管理人的利益。
按照中航军工分级合同显示的每年1%管理费简单测算,再考虑到该分级基金上市后增量进入的60多亿份规模,每年约可为管理人带来6000万元的收入。
仓位不达标忌上市
空仓上市,却狂赚了6000多万管理费,对于这种做法,前海开源方面表示,低仓位甚至空仓上市,是对市场风险的预判。近期该公司也多次进行风险提示,就是希望投资者能对风险有敬畏之意。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在接受《金证券》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出现分级基金降低核心资产配置,甚至接近零仓位的情况,或许与标的指数的市场容量有关。毕竟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细分之后,标的证券的数量理所当然会大量减少,毕竟指数化投资与主题投资策略不同,后者的标的容量可以外延扩大。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市场普遍热烈追逐行业指数分级的氛围中,这种情况或许会越来越多。
王群航认为,以往法规中关于6个月建仓的规定,是基于分级基金完全没有大发展的形势下制定的。现在市场的形势有了新的变化,用老的规定来规范新生事物已经不合时宜。
基于分级基金成立规模日渐缩小、“到点成立”制度、二级市场成交量巨大等一系列现状,王群航建议,对于分级基金,是否可以规定:如果股票投资仓位不达标,就不许上市。
“在这样的规定下,基金公司愿意用多长的时间来完成建仓,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反正为了快速上市,想必大家一定会快速建仓。至于冲击成本,可以忽略。”王群航对《金证券》记者说,在“到点成立”新制度的框架之下,新基金的成立规模一般都不会大。这些不大的规模,相对于现在随时可以超万亿的市场容量,完成建仓将是很容易的事情。
如此一来,将会使分级基金这种新型可交易工具的特色保持鲜明,让分级基金一如既往好玩,并持续良性发展。王群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