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说的面板行业,主要指的是LCD面板和OLED面板。LCD面板(液晶显示)技术基于液晶分子的光电性质,在未加电压时, 液晶分子排列使得光线能通过,而加电压后分子排列改变,从而阻挡光线通过。LCD 技术的能耗较低,尤其是在显示静态图像时更为显著,同时其在生产成本和大尺寸生产方面相对较优,广泛应用于电视、计算机显示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种设备中。
OLED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是通过一层有机材料发光来显示图像。当电流通过时,阳极产生的空穴和阴极产生的电子在有机材料层中移动并注入。这些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层内传输,并在发光层内复合,形成激子。激子释放能量后,可以激发发光层中的分子,产生可见光,使OLED显示器能够产生高对比度的图像。OLED 技术的优点还包括出色的颜色表现和快速的响应速度,非常适合高质量视频和动态图像的显示。但是OLED屏幕的生产成本较高,且在亮度和寿命方面可能不如LCD,所以目前一般手机电脑等用OLED面板较多,而电视还是普遍使用LCD面板。
LCD下游电视与显示器市场占比最大,OLED则主要应用于手机。LCD下游产品主要可分为TV、显示器、笔电和智能手机等品类。其中TV占比最大,所占比例为72.1%,其次为显示器,占比为12.3%。智能手机、平板和车载依次为占比最少的三类产品,所占比重对应为5%、2.9% 和2.1%。在 OLED 下游细分市场结构中,智能手机占比最多,为75%。其次为智能手表,占比为18%。移动电脑和OLED TV占比相同,均为1%。
面板行业产能和格局演绎情况
全球LCD面板生产集中于亚洲,主要在是中国、韩国和台湾地区,由京东方科技集团、深圳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天马等主导。OLED则主要由三星显示和LG显示主导,目前国内京东方、维信诺和天马微电子在2022年开始也开始陆续投产OLED产线。
在2018至2019年,面板行业经历了一段下行周期,面板价格持续下跌,厂商普遍面临亏损。进入2020年,行业开始进入调整期。 在此背景下,三星显示决定退出液晶面板市场,出售位于苏州的8.5代线和模组产线,并在 2021至2022年间关闭了三条LCD产线,撤出了390K的产能。同时,三星将旗下所有产线转型为生产OLED面板。到了2022年年底,LG显示也宣布关闭其坡州P7工厂,这条产线关闭意味着韩国在LCD面板行业已经其本土已经没有产能。至此,韩国国内的LCD电视面板产能已完全退出市场。
最近LCD面板行业情况是,LG目前打算彻底退出LCD市场,我国境内的工厂也在卖出中。2024 年 8 月 1 日,LG 显示(LGD)发布公告,已选定其广州产线股权的优先竞标者(TCL华星中标),并计划开启排他性谈判。若此次并购成功落地,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LGD曾为LCD TV 面板市场最大厂商之一,受中国厂商规模扩张影响,策略转向OLED赛道,LCD 业务收缩。目前仅广州产线及韩国P8少量产能对应LCD TV面板生产,预计2024年LCD TV面板 出货量为1320万片,占全球比重5.7%。受制于工厂成本压力和利润挑战,LGD大概率退出LCD TV供应,意味着韩系面板厂商将全面退出LCD TV面板市场供应。根据群智咨询,2024年中国大陆厂商的合并份额预计为65.2%,若此次并购成功落地,2025 年中国大陆厂商的合并市占有望升至72%以上。根据 witsview 数据统计,2023 年全球大尺寸 LCD 面板出货量 8.88 亿片;出货面积为 2.19 亿平米左右。意味着其中有7.3亿片LCD来自中国,截止2024年,京东方A出货占比LCD面板的30%左右。
OLED产能格局方面,目前依旧是韩国占据主导,国内市场企业不断追赶的局面,这也造成OLED行业产能不断扩张,OLED价格不断下跌。全球 OLED 产能逐渐转向国内转移,在 2018 年之前,我国在全球 OLED 产能中的占比不到 10%;机构统计预期到2024年年底,OLED国内市场份额占比超45%。中商 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 年我国 OLED 产能达 27 平方千米。预期2024年OLED国内行业产能增加在20%左右,国内产能在32平方千米左右。
国内目前正在投建中大尺寸,将成为未来 OLED 发展主要趋势。目前,国内 OLED 面板产线主要以 6 代及以下世代线为主,6 代及以下世代线主要用于中小尺寸液晶基板玻璃。中大尺寸基板技术难度高,国内厂商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8.6 代和 8.5 代 OLED 产线逐渐开始量产,为中大尺寸基板玻璃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有京东方,维信诺京东方,启动建设国内首条第 8.6 代 AMOLED 产线,生产线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 总投资 630 亿元。维信诺积极响应 AMOLED 中尺寸市场需求,布局高世代 OLED 产线,与合肥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官宣即将投资建设 第 8.6 代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AMOLED)生产线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 人民币 550 亿元,设计产能为 32K/M。中大尺寸基板技术难度高,国内厂商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的技术研发投 入,8.6 代和 8.5 代 OLED 产线逐渐开始量产。
面板行业近期景气度如何?
根据 Wind数据,10 月 32/43/50/55/65 寸面板价格分别为 36/62/101/126/172 美元。根据机构统计,TV面板:在控产以及局部需求恢复的双重作用下,LCD TV 面板价格将迎来止跌回稳。Notebook:10 月面板价格维持稳定,主流 16:9 规格面板价格仍保持稳定。中高阶面板价格则继续小幅下跌。Smartphone:进入四季度,随着新机型发布,以及“双十一”“黑五”等促销季的到来,智能手机面板需求呈现增长的态势。但目前终端品牌成本压力仍然较大,部分技术别面板供应链激烈的竞争仍然延续:智能手机面板整体价格方面仍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Tablet:进入 10 月份,面板价格依旧保持稳定。不同技术之间的价格竞争愈发 激烈,成为影响面板价格的重要因素。综合前面分析来看,目前,由于面板价格上涨并恢复至LGD总成本线以上,其计划在2024年恢复LCD广州工厂满产运行,同时LG在在洽谈广州工厂的出售,LCD面板大的产能扩张周期已经进入尾声,目前属于已经完成了产业转移,国内企业已经完成了对日韩企业的全面压制性优势,现在只是在等LG把最后的广州工厂也卖给中国企业,一旦完成出售,LCD面板格局将大幅优化,利好长期行业景气周期上行。短期看,LCD面板价格相较23,22年还是有抬高,已经逐步走出困境,未来还是看下游电视和手机等需求影响。25年是消费电子传统换机大年,我们判断LCD面板价格有望继续维持一个高位震荡的景气格局。
参考文献:
20240510-平安证券-显示面板专题系列之二:amoled需求提振,产业链国产化是趋势
投资顾问: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交易品种的买卖指令或买卖出价,投资者应自主进行投资决策,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或作者无关,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和作者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