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入构成来看,东方证券与行业内大部分券商不同,收入的主要构成来自于自营业务,而非传统的经纪业务。一方面是因为公司的营业部数量较少,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则是公司整体投研实力较强,在整体发展战略上侧重依靠自营与资管来带动公司成为综合型券商。”对于东方证券的业务特点,信达证券金融分析师王小军如此表示。
对自营业务的依赖,一定程度让东方证券的业绩呈现大起大落的趋势。不过,在2015年牛市,东方证券依靠自营业务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2015年东方证券实现净利润73.25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12.82%;营业收入达到154.35亿元,较上年增长180.65%。从收入构成来看,公司自营业务、经纪业务和资管业务收益分别为80.55亿元、52.7亿元和21.91亿元,占收入结构的52.19%、34.15%和14.2%,是收入结构中的前三名。
好景不长,上市不足一年半,东方证券业绩就因长期以来自营的特点遭遇“滑铁卢”。实际上,这已不是第一次暴露依赖自营的劣势。
从2001年开始,东方证券就开始了漫长上市路。但一度因业绩亏损暂停。2007年,东方证券重启上市计划。但2008年公司自营业务亏损逾21.21亿元,最终致使公司全年业绩净亏逾8.83亿元,依赖自营的劣势,成为东方证券上市的“绊脚石”。随后,2009年至2011年,东方证券实现连续盈利,却在2012年年底遭遇了IPO史上最长的“停摆”。
对于东方证券而言,业务转型任重道远。王小军就分析称,从净利润规模和净利润率构成的格局来看,凭借自营业务和资管业务出色的投资能力,东方证券净利润率表现出色,但净利润规模仍不及海通等第一集团券商。可以看出,公司盈利能力较强,但过于依赖市场行情,且整体规模仍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