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首届“中国光谷”国际生物健康产业博览会将于7月5日-7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作为我国生物产业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盛会,本次大会将迎来20位两院院士同台论道,3万平方米的展区将有约600家国内外生物产业顶尖企业参会参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等高级官员将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讲话。大会分为展览和论坛两部分。展区面积3万平方米,展出内容涵盖创新生物医药、精准诊疗、生物研究与分析、医疗器械、智慧医疗、现代农业、绿色生物解决方案等行业高精尖领域,共有约600家国内外生物产业顶尖企业参会参展。包括费森尤斯卡比、武田制药、GE、美纳里尼、赛默飞世尔、都尔霍姆、贝克曼库尔特、凯杰等世界500强和大型跨国企业,以及国药集团、人福医药、中种集团、大北农、康圣环球、博奥生物、联影医疗、华大基因、药明康德、金域检验、马应龙药业、中源协和、华因康等行业领军企业。
近期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了多项医药产业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发改委会同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即将印发报经国务院同意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此意见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去年出台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姐妹篇。随着政策红利不断兑现,生物医药行业将持续受益。
会议举办地概念:东湖高新。
参会上市企)、大北农(002385)、马应龙(600993)中源协和(600645)等。
南京医药:盈利能力提升,后续增长可持续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朱国广,何治力
业绩总结: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12.4%),扣非归母净利润1.5亿元(+21.6%)。
收入稳健增长,期间费用率下滑贡献业绩。1)公司2015年收入增速为12.4%,Q4收入增速为14.3%,保持稳健增长;2)受招标政策波动以及引入战投联合博姿后的整合过渡影响,毛利率同比下滑0.14个百分点;3)净利润增速远高于收入的增速源于期间费用率的下降,2015期间费用了下降合计0.66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下降0.0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下降0.1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6344万元;4)公司整体表现符合预期,期间费用率下滑对公司整体业绩贡献仍较大。
零售业态创新加速,医院药房社会化酝酿新看点。1)在联合博姿的模式输出和公司零售业态创新战略导向下,公司多模式零售连锁创新业态正有序推进。尤其是医药分开背景下,门诊药房社会化将为公司打开增量市场空间,目前已与鼓楼医院合作设立鼓楼大药房,有望拓展其它医院。其它业态方面,已有若干家药店实现中医坐诊,未来或将实现西医坐诊;智慧健康园不仅将充实公司现有信息化体系,也为未来PBM所需健康档案信息流打下基础。2)零售作为公司未来突破方向,目前约占公司整体收入5%左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药事服务核心为提升产业链价值,将迎黄金发展期。1)公司药事服务的核心为产业链价值的提升,可实现企业、医院、患者等多方共赢。尤其是随着医改进程的深化,取消药品加成是大势所趋,药房成为医院的成本中心,医院药房的发展思路将由提高收入转为降低成本,对药事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2)截至目前,全国与南京医药开展药事服务合作的二、三级医院已达300余家,药事服务将从扩大市场规模、提升盈利能力两个方面提振公司业绩。3)药事服务可强化医院粘性,预计未来几年公司医院终端销售额增速维持在10%以上。
盈利预测及评级:不考虑增发摊薄,预计公司2016-2018年EPS 分别为0.30元、0.40元、0.48元,对应PE 分别为26倍、20倍、16倍。我们认为:公司业务模式面临较强的政策推动,创新性及国企改革完成后处于兑现业绩阶段,后续发展值得期待。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与外资企业合作或不达预期;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上海医药2015年年报点评:稳健发展的医药商业龙头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江维娜
2015年业绩略低于预期。
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055亿(+14.20%,预期为+15.7%),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8.8亿(+11.03%,预期为+14.8%),扣非净利润25.3亿(+17.08%),EPS1.07元(预期为1.11元)。业绩低于我们预期。
业绩略不达预期,但无需过于担心。
公司完成15年初制定的销售过千亿的目标。分季度看Q1-Q4增速分别为18.1%/13.6%/13.7%/11.8%,这与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趋势相同,但公司收入增速仍远高于行业增速(约9%),显示出较好的经营能力。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预期(预期为+14.8%),但扣非净利润增速为17.1%。显示出归母净利润增速放缓是由于营业外收入低于去年所致。公司整体风险可控,资产质量良好。
医药工业稳步提升,药品一致性评价进程需要关注。
15年医药工业收入118亿(+6.49%),增速过去3年最高,营销改革取得成效。
国家药品一致性评价政策值得关注。公司现有100多个品种,每个品种300-400万的BE费用将开支不菲。公司将籍此聚焦优化产品组合,聚焦重点产品。短期内研发费用将提升,但长期利好公司增强凭借规模优势强者恒强。
医药商业快速增长,电商业务重点观察。
15年医药商业收入937亿元(+15.47%),营业利润24.2亿(+19.25%),传统分销业务随着渠道下沉将稳健成长。医药电商值得关注。上药云健康10月整合DTP业务,10月-12月收入约6亿元。同时先后与京东、万达、丁香园、IDG资本开展战略与资本合作,推动电商布局的落地与深化。公司预计16年电商业务收入将达到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