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氯碱产能增加,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子公司中谷矿业PVC一期30万吨产能和烧碱一期30万吨产能今年试运行良好,明年将投入正式运行。16年,公司总共的PVC产能和烧碱产能都将超过五十万吨。公司14年逐步投产电石,降低了PVC生产成本。子公司乌海化工正准备收购内蒙古蒙华海勃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剩余51%股权,在收购完成后,乌海化工氯碱生产每度电成本将降低一毛,能为乌海化工30万吨PVC和烧碱的生产增加一个亿的税前利润。子公司中谷矿业也在寻求收购电厂。
江苏金材15年扭亏,PVC3D生态屋将成亮点。公司于2013年5月收购了江苏金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买壳上市,在购买江苏金材时其亏损已比较严重,经改善经营江苏金材在2014年净利润依然亏损三千六百多万。目前,江苏金材主营已不再是简单的PVC加工,而是进入技术含量较高的药用PVC包装材料、PVC建筑塑料模板等。2015年,江苏金材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将至少实现扭亏。江苏金材开发的用PVC装饰环保材料代替传统装饰材料来打造3D生态屋,为今后盈利的储备增长点。
估值与评级。公司围绕PVC及相关产品打造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进入土壤修复市场,开发稀土新材料,切入塑料及相关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既一脉相承,又多点开花。16年由于氯碱产能增加、稀土新材料和土壤修复领域进一步增加利润、以及塑交所并表,业绩将大幅增加。我们预测公司2015-2017年EPS分别为0.52元、1.02元和1.16元,对应12月30日收盘价25.27,PE值分别为49X、25X和22X,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塑交所业绩增长有难度;土壤修复业务收益较慢;PVC行业长期处于底部。
铁汉生态:PPP模式发力,大股东增持更显发展信心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小勇
报告摘要:
2015年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公司1月26日晚间发布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201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0%至30%,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4439.47万元。受益于2014年订单高速增长,公司报告期内结转项目增多。
PPP模式发力,2015年4季度订单迅猛回升。2015年前三季度,受制于地方债平台的清理,公司订单出现较大幅度回落。随着中央对PPP模式的鼓励和推进,4季度公司订单迅猛回升,出现了较大幅度地增长。
美丽中国催生大市场,外延并购持续推进。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首次写入规划,又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据测算,由此带来的市场规模或达20万亿元以上,生态环保园林行业前景广阔。为此,公司积极拓展生态修复业务,通过收购广州环发环保、与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合作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切入环保业务以及拓展水污染治理业务。我们预计未来公司或将继续不断地推进外延并购,重点往固废、生态环保、生态治理修复、水环境污染防治等方向,进一步提升公司营业规模和影响力。
增发获批,进一步增强公司项目拓展能力和盈利能力。1月28日,公司公告称增发方案获批,资金到位将提升公司承接PPP项目的能力,进一步加快公司的转型和整合。
大股东增持,彰显其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公司股价经历了大幅下跌,跌幅达到-57%,估值已经极具吸引力。大股东拟未来2个月增持不超过2亿元,显示了其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首次给予公司买入评级。预计公司15年、16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01亿元、4.75亿元,同比增长23%、58%;不考虑摊薄的情况下,EPS分别为0.37元、0.59元,对应2016年PE仅为17倍。
风险提示:大盘系统性风险。
蒙草抗旱:由草原生态修复向草原生态产业联盟迈进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吴剑雄
生态文明建设的和内蒙古脆弱的生态环境将保障公司主营业务草原生态修复稳步增长。
(1)“十三五”规划打开生态修复的发展空间。“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首次写入规划,又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十三五”规划把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可以预见,未来5年将会确定性有系列的政策落实,环保领域丰厚的制度红利显而易见。
(2)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行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中国49%的国土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域,多风少雨、水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治理不科学现象普遍。我国60多亿亩草原大部分在旱区,近80%日趋退化、生产力下降、生态恶化,生态修复需求十分迫切。其中,内蒙古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十分脆弱,内蒙古又是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所以内蒙古生态建设尤其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及政府提出的“8337”发展战略,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包括内蒙古在内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将成为生态修复的重点。
(3)全国草原生态修复市场未来5年超千亿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草原覆盖率在2020年由现在的53%提高到56%,1.8亿亩的草原生态修复面积所带来的广阔市场。假设每亩草原生态修复500-1000元的成本(取中位数),粗略估算,则未来5年全国草原生态修复的市场将达到1350亿元,平均每年超过250亿元。
(4)财政收支增长和PPP投融资方式创新解决草原生态的资金之忧。生态修复目前主要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地方政府财政的收支状况影响着短期内草原修复修复的市场需求。(i)内蒙古经济增长和公共财政支出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为生态修复提供了财政保障。15年上半年,内蒙古地区GDP增长率增长7%,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均增长6.9%。内蒙古的财政收支增速并未因为煤炭等工业衰退的影响而出现骤减,这基本可以打消投资者的因为经济减速而导致用于草原生态修复财政支出减少的疑虑。(ii)生态修复领域的资金来源还可以通过创新的PPP等方式筹集,减少地方财政用于草原生态修复资金减少的影响。公用事业和生态环保等领域将引入PPP机制将是趋势,内蒙古15年年上半年已经推出了首批PPP项目,主要用于公用事业。蒙草抗旱积极响应,与巴彦淖尔、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多地政府探索开展PPP业务的合作。(4)蒙草抗旱是中国草原生态修复的引领者,具有竞争优势。草原生态修复,是一项综合的、难度很大的、需要植物与科技手段双项驱动的事业,深入具有很高的草种资源、施工技术、资金、人才等壁垒。蒙草的生态修复是依托两项核心技术支撑,一是土壤研究、二是基于土壤研究的种质资源。公司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土植物驯化、种子培育技术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施工经验等方面具有其他公司无可比拟的优势,由于技术研发积累等原因,该类优势是其他竞争对手短时期难以追赶。
蒙草抗旱正经历由草原生态修复向草原生态产业联盟战略转型。
(1)公司转型方向。生态修复业务,以生态牧场为主推产品,借助草原生态产业联盟,建设草牧产业园,打造县域草牧产业运营平台;牧草业务,控制天然草原和土地资源,与农牧区形成利益捆绑机制,整合下游供应商、渠道商,为客户提供优质、健康、稳定的草产品供应;草种业务,实行价值链整合。
(2)草原生态产业联盟。2013年由蒙草抗旱与余粮畜业联合发起,汇聚了4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社会团体,经自治区科技厅批准成立草原生态产业联盟。联盟以蒙草生态牧场为基础,本着“平等参与、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打造“草原种质资源开发--生态修复--现代牧场建设运营--绿色养殖加工及新能源应用--新牧区建设”为一体的产业链,将草原修复从单纯的绿化种草转向综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联盟从最初倾向于草原生态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向技术和资金资本并重的方向转变,目前正在推进的项目包括通辽市扎鲁特旗现代牧业实验基地建设项目、呼和浩特万亩草原旅游开发项目、多伦光伏产业园项目、库布齐草牧业合作示范项目等7个大型综合生态项目。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1)工程建设施工(生态修复和节水园林)仍将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主体,草种业、现代牧场和生态牧场将是公司新的增长点,但短期内业绩贡献的规模将有限。
(2)工程施工订单增速开始回升。15年前三季度,公司新签订工程建设施工合同(含框架协议和中标通知书)78份,合同金额1476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1%,其中三季度新增订单2.87亿元。牧草销售合同快速增长。15年前3季度牧草销售合同金额4,316.77万元,比14年全年多出222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