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5日以来,A股市场掀起一轮波澜壮阔的反弹行情,截至11月18日,上证指数已从8月26日的低位2850.71点回到3500点上方。与此同时,偏股型基金的整体净值也呈现水涨船高,不少基金在此期间反弹幅度超过50%。与这些股票仓位较重的老基金相比,部分次新基金虽然由于仓位较轻,躲过了此前的大跌,但因加仓不及时,同样与本轮大涨擦肩而过。
据统计,5月以来成立的次新基金中,具可比数据的40只股票基金里有17只,即占比约五成的基金近一月净值涨跌幅度在4%以内,远远落后于同期大盘指数的涨幅。此外,在有可比数据的263只混合型基金中有202只,即占比逾七成的基金近一月净值涨跌幅度在5%以内,且大多数净值波动幅度不超过1%。
其中,个别次新基金甚至采取了几乎空仓等待的投资策略。例如,5月13日成立的中海进取收益混合,截至11月18日,其净值增长率仅为0.8%。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基金股票仓位仅为5.08%。6月24日成立的博时新财富混合,该基金在10月15日之前,单日净值波动幅度不超过1%,但随着市场持续反弹,基金经理也开始逐步加仓。10月22日,创业板指数上涨4.84%,基金净值上涨2.97%;10月28日,创业板指数下跌3.07%,基金净值同步回落2.13%;到了11月6日,创业板指数再度大涨3.77%,基金净值也随之上涨3.47%。
业内人士指出,从建仓的节奏安排来看,次新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的压力显然更大。一位建仓缓慢的基金经理表示,其主打成长股投资,虽然新兴产业未来能够诞生一批成长股,但眼下来看,估值并不便宜,需要时间来消化。他坦言,面对市场强势上涨,确实存在一定的压力,但还是需要耐心寻找“性价比”较高的个股长期布局。还有基金经理表示,对前期市场剧变中基金产品过快建仓而遭遇市场暴跌记忆犹新,但对市场稍纵即逝的机会也要尽力把握。目前,包括次新基金在内的基金产品建仓或加仓仍以稳步推进为主,既要避免被动加仓又要避免盲目追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