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泉江
三季度是春华秋实的季节,也是春温秋肃的时间。对于一宗宗活跃的VC/PE投资而言,入秋到底意味着收获还是遇冷,或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可以说清楚。不过,市场的冷暖总会有其运行的逻辑与节奏,从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与2015年前两季度相比,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三季度基金募集规模开始收缩,募集数量和募集金额都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PE投资市场却逆势出现了再创新高的局面,而在IPO停摆的背景下,三季度退出在案例上却超过了二季度。
募资环节“双降”来临
清科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数据显示,三季度新募集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计273只,披露募集金额的251只基金共募集209.58亿美元。
募资总额209.58亿美元。从趋势上看,募集数量较2014年同期上升了113.3%,但却比今年第二季度下降48.1%;而披露的募集金额则同比、环比分别下降7.5%和18.0%。
值得注意的是,这251只基金中募集规模低于平均值的基金占比81.3%,其余募资额较高的基金则大多是由各级地方政府、大型国企或企业成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其关注的投资领域包括环保、新能源、旅游、先进制造业以及中小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
资料显示,仅第三季度就成立了包括双良低碳产业投资基金、新兴光大水务投资专项基金、东湖高新环保产业并购基金在内的20余只环保主题基金。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房瞻表示,由此可见,环保作为新兴战略行业,未来势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点关注领域,投资潜力巨大。
而受IPO停摆影响,新三板市场变得异常火热,三季度的PE募集情况也反映了资本转战新三板的身影。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达3585家,远远超过沪深两市2800家上市公司总和。
据统计,今年三季度新募集的273只基金中有17只基金是专注于投资新三板挂牌企业的专项基金。此外,PE机构自身通过登陆新三板扩大融资渠道、拓展公司业务的案例在本季度也有所增加。公开信息显示,包括九鼎在内的已经在新三板挂牌的PE/VC机构截止到9月30日已经达到8家,另有包括天星资本在内的20余家机构已经提交新三板挂牌文件,正在等待审核。
事实上,IPO紧急暂停的影响体现在了新募基金类型的结构上。数据显示,并购基金本季度共募集47只,跃升为第二大基金类型,但由于平均募资额不高,45只披露金额的基金仅募集29.95亿美元,募集数量和募资总额最高的依然还是成长基金。
“并购基金募集量攀升主要是由于一级市场IPO停摆,整个资本市场走向低迷,使并购基金成为了行业整合、企业转型以及补充资本市场融资缺口的重要工具。”房瞻分析称。
除此之外,房地产基金的募集情况在三季度也逐渐回暖,共募集基金45只,超过上半年的募集总和,总募资额为22.85亿美元。基础设施基金和夹层基金三季度共募集7只和2只,但平均募资额却遥遥领先,分别为2.34亿美元和1.31亿美元。
PE投资再创新高
与募资环节的遇冷减速相比,三季度私募股权投资环节却意外地出现了不减反升的格局。清科旗下私募通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共发生投资案例635起,同比增长114.5%,环比增长22.8%,环比增速略有放缓。
从投资总额来看,披露金额的577起投资案例共涉及投资金额280.32亿美元,同比上升28.2%,环比则上升86.8%。业内人士表示,对比历史数据,三季度无论投资案例数量还是投资金额均刷新了历史记录。不过,具体到月度数据,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则在逐月递减。
从投资策略来看,成长资本投资额案例数依然最高,三季度达到560例,占比88.5%;披露金额的505例成长资本投资案例共涉及金额188.17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67.2%。
排名其次的PIPE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则略高于上一季度,共投资46例,涉及金额71.77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25.6%;房地产投资19例,涉及金额8.17亿美元,投资数量和投资规模与上一季度相当。
不过,另一个投资环节与募资环节背离的趋势却体现在并购基金上。与并购基金募集的火热相比,并购投资案例数量反而下降明显。数据显示,三季度并购资本和夹层投资案例都不多,仅有8例和2例。房瞻分析认为,这是当前资本市场低迷的正常表现,随着并购资金的逐渐到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并购投资案例数或将有所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并购资本投资案例的平均投资额超过了PIPE投资达到1.71亿美元,排名第一。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其中的三例大额并购案拉升了平均投资额,其余并购投资案例投资规模均在百万美元级别。
新三板“担纲”退出大任
从投资行业来看,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在三季度依然牢牢占据榜首,PE机构参与的投资案例中投向互联网行业的案例数高达127起,环比增长54.9%;披露金额的70起案例中,总投资金额达到105.41亿美元,平均投资额近亿美元。统计显示,单笔投资额过亿元的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包括苏宁云商、美团、饿了么、盛大游戏、同程网、挂号网、搜房网、房多多、百姓网、优车网等。
不过,虽然第三季度互联网投资依然保持较高的活跃度,但分月度来看,8月份和9月份的投资案例数已经有所下降。就投资案例数而言,三季度机械制造行业的投资案例迅速增长,达到58起,投资总金额6.79亿美元。这58起机械制造类投资案例主要集中在高端设备、精密仪器以及智能设备相关领域。
此外,IT、金融、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电子及光电设备行业三季度也继续获得较高的关注,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与上半年相比依然保持在高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显示出回暖趋势,共发生26起投资案例,比上一季度略有提升,但投资总金额则跃升至30.80亿美元,约为上半年房地产投资总金额的3倍。
从投资案例的地域分布来看,三季度北京、上海和江苏三地的投资热度最高,投资案例数分别为155例、106例和60例,三地的投资事件总数占全国的50.6%;投资金额上,北京、上海和江苏也位列前三,分别为72.02亿美元、61.56亿美元和55.23亿美元,占全国总投资额的67.4%。
在退出方面,由于IPO暂停,导致本季度只有7月份有13笔IPO退出案例,除创业板的2笔退出案例以外,其他均发生在非大陆证券交易所。而国内IPO的暂停则造就了新三板退出的火爆,本季度新三板退出录得262例。
数据显示,三季度共发生退出案例305笔,与2015年前两季度相比,退出案例总数稳中有升。从退出行业分布来看,这305笔退出案例分布在20余个一级行业中。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退出案例数在本季度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共有45笔退出;建筑/工程行业退出数量排名第二,共27笔退出;建筑工程、娱乐传媒及IT退出案例数量紧随其后。
“从退出方式来看,由于IPO暂停,PE机构IPO退出数量急剧骤降,三季度仅有13笔IPO退出案例,且均发生在7月份,与二季度142笔IPO退出案例数形成强烈反差。”房瞻表示,造成三季度退出案例总数高于二季度的主要原因在于PE机构投资的企业纷纷登陆新三板通过股权转让进行退出。根据清科集团私募通数据,三季度264起股权转让退出案例中有262起通过新三板退出,占三季度退出总数的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