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周行情回顾。(1)银行板块获近4%的相对收益:上周银行板块大跌7.29%,但上证指数暴跌11.54%,板块仍取得了一定的相对受益。(2) 银行股全线下跌,国有大行(农行-3.2%\工行-4.8%\中行-5%)相对抗跌,城商行\中信-10.7%\光大-10.1%跌幅靠前。(3)银行股下跌原因:系统性下跌。在市场下行的情况下,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上市银行PB已经跌至1倍左右,部分银行破净,但仍属于防御品种,故取得了4.25%的相对受益。
2、浦发银行。(1)公布中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7.01亿元,同比增长19.74%;净利润239.03亿元,同比增长5.5%;基本每股收益1.28元。(2)利率市场化下公司对公利差收窄,通过增加应收款项类投资维持净息差,带来资本充足率紧张。(3)中间收入占比提升3.87个百分点,信用卡与理财增长迅猛。(4)不良资产风险继续暴露,拨备充足。(5)点评:经济下行与利率市场化对传统业务的压力较大,传统对公业务为主的浦发腾挪应对,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出炉中报普遍高增长的信用卡与理财业务,表明银行在向向零售转型的方面成效显著,这块业务增长可持续。
3、中信银行。(1)公布中报:净利润225.86亿元,同比增长2.51%;拨备前利润468.11亿元,同比增长13.84%;非利息净收入202.94亿元,同比增长23.05%。不良贷款率1.32%,拨备覆盖率178.53%,资产质量总体可控。(2)公司预计预计下半年息差将在现有基础上略有下降,不会太大,资产质量方面公司早于同业暴露,目前相对稳定。(3)信用卡业务是公司亮点,通过设立信用卡子公司,规范与扩大信用卡业务资金来源(发债、同业拆解、同业授信等),贷款资源、核销与母行都不会产生冲突;并且通过拆分子公司提升公司估值水平。目前,中信银行走在信用卡公司改制的前列,有望第一批获批。
4、政策面一:后贬值时期。央行采取一步到位式贬值策略,希望闪电造成贬值,关闭资本外流窗口,防止形成趋势性贬值与资本外流。本周,人民币离在岸汇率保持了稳定,期间市场数度传出国有大行于在岸市场抛售美元力挺汇率的消息,在新兴市场汇率快速下跌的背景下,汇率调整“到位”与否市场众说纷纭。央行明确表示“救市而来的货币宽松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贬值压力”,在外围汇率战风声鹤唳,央行对市场的流动性支持选择了逆回购、MLF等工具对冲。我们认为近期仍有降准的必要。
5、政策面二:央行的流动性支持。央行19日对14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11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35%。此前,央行通过逆回购实现流动性净投放700亿元。在7月信贷超预期的背景下,央行通过政策工具提供流动性以修正汇率贬值与7月资本外流造成的利率上行压力,为银行体系提供合理的流动性,同时引导长端利率下行。
6、政策面三:(1)国家外汇储备已通过其投资平台公司--梧桐树投资平台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向国家开发银行注资480亿美元,向中国进出口银行注资450亿美元。(2)银监会、发改委引发《关于银行业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通过银团贷款、联合授信、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对重大工程项目进行资金支持。这反映出高层对于2季度以来的企业中长期信贷收缩倾向的担忧与修正,希望流动性能真正导入实体经济,也体现3季度以来“稳增长”压力巨大。
7、上市银行层面:(1)汇金受让四大行与光大股份,其中:中国银行18亿股。持有A股股份的90.28%,;建设银行4.97亿股。受让后,汇金公司持有建设银行A股股份6.93亿股,持有A股股份的7.22%;工商银行10.14亿股,持有占A股股本的46.26%;农业银行12.55亿股,持有A股股份44.64%;光大银行6.3亿股,持有光大A股股份的27.33%。(2)中国银行:全资子公司中银保险有限公司通过增资方式收购中航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股权。根据相关增资协议,中银保险以12.75亿元人民币获得增资后中航三星人寿51%股权8、下周需重点关注事情。(1)多家银行中报(招商、北京-26日,工行、农行、交行、宁波-28日,中行、民生、兴业-29日)。(2)人民币汇率走势与降准降息预期。(3)中行将公告南洋商业银行的最终购买者。(4)财政部关于金融机构员工持股计划方面文件出台。(5)《商业银行法》关于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相关政策规定。(6)光大银行关于资产管理子公司方面的最新动态。
9、投资建议:(1)1倍PB是银行股估值低点,股价也接近安全边界,建议密切关注政策面变化,在合适时点提高仓位。(2)推荐:招行、浦发、光大、中行、平安。(3)8月,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招商和民生(见8月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