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物联网金融概念股有哪些?平安银行物联网金融概念股解析
金融遇上物联网 平安银行在上海推出物联网金融
“进门能够自动开灯,出门家电自动关闭,实时对室内家电运行监控……”这是我们熟悉的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场景。而当物联网遇上金融,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当物联网技术可以将中国的几万亿动产赋予“不动产属性”,那将是怎样的一片金融蓝海?
6月29日,平安银行在上海重磅发布又一创新成果——物联网金融。目前,这一新技术已在汽车业、钢铁行业破冰,通过物联网技术,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变革供应链金融模式,带来动产融资业务的智慧式新发展。
银行质押资产加“保护 伞” 重振银行动产融资
“全国每年仅钢材消耗量就达7亿吨,金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球半壁江山,实体经济对大宗商品仍有巨大的需求。”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在物联网金融发布会上表示。
金融的核心是信用评级体系。此前发生的铜贸等信贷危机正是因为银行缺乏对动产质押物的监管,信用评级的主观差错导致巨大的金融风险。目前,金融机构还缺乏对实体企业的有效掌控,银行沿用多年的仓单质押、互联互保等传统的大宗商品融资业务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信用恶化导致企业普遍陷入融资困境。
许多金融人士表示,物联网让汽车、钢贸、铜贸等动产具备了不动产的属性,如钢铁贸易中,物联网可全过程、全环节地堵住钢贸仓单重复质押、虚假质押等一系列动产监管中的问题。
传统的动产融资业务,企业将合法拥有且银行认可的动产交由银行委托的物流监管方进行监管,物流监管方通过派驻监管人员实施人工现场监管。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有可能存在重复抵质押、预警不及时等系列风险。
而物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为银行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以正在试点的钢铁行业为例,平安银行联合感知集团引入感知罩等物联网传感设备和智能监管系统,在全国钢材交易的重点区域推进了大型仓库的智能改造升级,实现了对动产存货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等系统化、智能化管理,使客户、监管方和银行等各方参与者均可以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全面感知和监督动产存续的状态和发生的变化,有效解决了动产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对于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来说,过去企业要申请银行贷款,银行要考察企业的财务报表、管理者的素质、团队情况、用户情况、生产情况等,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必须要有抵押物,才能最终获得贷款。但安装了物联网的感知卡以后,物联网相当于镖局,进行实时监管,可以实现全过程无遗漏环节的监管,银行可以放心地发放贷款了。目前感知集团已携手平安银行让这一概念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