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态金属散热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在高性能计算设备中。以下是一些与液态金属散热相关的概念股及其相关信息:
1. 宝武镁业:作为国内领先的镁合金生产商,宝武镁业在液态金属技术研发上有一定的积累,特别是在镁铝合金应用于3C电子产品中表现出色。
2. 宜安科技:掌握了液态金属的核心技术,拥有一条完整的锆基非晶合金生产线,已经在汽车行业实现了液态金属的实际应用。
3. 东方锆业:唯一的海绵锆制造商,海绵锆是制备液态金属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
4. 安泰科技:在全球范围内仅有两家能够批量生产非晶带材的企业之一,其在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和生产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
5. 三祥新材:与宜安科技联合投入非晶合金项目的开发,该项目占总投资比例达到六成以上。
6. 银禧科技:致力于改性塑料的同时,还在探索液态金属锆合金在3C产品中的运用潜力。
7. 东睦股份:擅长粉末冶金技术和液态金属部件的制造,成功将其应用于华为折叠屏幕手机等多个高科技产品中。
8. 晶华新材:公司主要产品应用于高性能导热界面材料。
9. 德邦科技:收购的苏州素吉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低凝固点疲态金属等产品应用于数据中心,三大客户包括英伟达、富士康、华为。
10. 依米康:依米康散热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并生产的液态金属散热金属技术为首创。
11. 苏州天脉:公司主要产品为热管、均温板、导热界面材料、石墨膜等,热管、均温板、导热界面材料业务收入占比较高。
12. 飞荣达:公司官网产品包含TIM导热界面材料。
13. 回天新材:回天新材是热界面材料的前端企业,2025年1月初,公司回复确认了通过MPS向英伟达供应芯片封装用胶板块系列产品。
14. 天马新材:公司的球形氧化铝的下游要用于制作导热界面材料。
这些公司在液态金属散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各有优势,值得关注。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科技的发展,竟然和一种看似普通的东西——液态金属——扯上了关系?没错,就是那种在常温下是液体的金属,现在竟然成了散热界的明星。今天,就让我带你一探究竟,看看液态金属散热概念股背后的那些事儿。
想象你手中拿着一台超级电脑,它运行着各种复杂的程序,而你却不用担心它会因为过热而罢工。这一切,都得益于液态金属散热技术。这种技术,就像给电脑装上了“超级冷却系统”,让它在高速运转的同时,保持冷静。
液态金属散热,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液态金属作为散热介质,将热量从设备内部传递到外部。与传统空气冷却相比,液态金属散热具有更高的热传导率和更低的蒸发损失,这使得它在散热效率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算力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算力的提升,离不开高性能服务器的支持。而液态金属散热技术,正是推动服务器性能提升的关键。
据IDC发布的《2024上半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概览》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出货量暴增81.8%。这一数据,无疑证明了液态金属散热市场的前景广阔。
预计到2030年,全球液冷市场将达到213亿美元。在中国市场,2025~2027年间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均增长率将接近50%。这表明,液态金属散热技术将成为未来数据中心散热的主流。
既然液态金属散热市场前景如此美好,那么,哪些公司能够在这片蓝海中乘风而起呢?
首先,我们要关注那些在液态金属散热领域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比如,Nvent与英伟达合作开发的“AI就绪”液冷解决方案,就备受市场关注。
其次,我们要关注那些在液冷服务器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例如,联想集团在其FY24/25第二财季财报中显示,海神(Neptune)液冷服务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成为ISG(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集团)增长的核心亮点。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如宝武镁业,也在液态金属散热领域有所布局。宝武镁业(002182)作为华为产业链、小米概念股、手机产业链等概念股,其股价在11月5日涨了5.20%,收盘报11.13元。
当然,除了这些企业,还有许多其他公司也在液态金属散热领域有所涉猎。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市场中,谁将成为最终的赢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值得一提的是,液态金属散热技术并非孤军奋战。在清洁能源领域,核能的加入,为液态金属散热技术提供了新的动力。
美国科技巨头亚马逊、谷歌、微软等纷纷投资核能,以满足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例如,亚马逊将投资超过5亿美元开发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这无疑为液态金属散热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液态金属散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散热技术,正在逐渐改变着数据中心散热市场的格局。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市场中,谁将脱颖而出,让我们共同期待。毕竟,液态金属散热,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