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融创),是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专业从事住宅及商业地产综合开发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天津,于2010年10月7日在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HK1918。
融创中国坚持区域聚焦和高端精品发展战略,以“至臻·致远”为品牌理念,致力于通过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整合优质资源,为中国家庭提供美好生活的完整解决方案。
融创中国的主营业务包括物业开发及投资、文旅城建设及运营以及物业管理服务等。物业销售业务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2021年上半年,公司物业销售板块业绩持续高质量增长,增加至875亿元,较上期上涨20%,同时收入占比稍有减少,占比91.32%。
在业务布局方面,融创中国主要在中国从事物业开发及投资、文旅城建设及运营以及物业管理服务等业务。其房地产物业开发业务主要布局于长三角、环渤海、华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并划分为九大区域进行管理。
近年来,融创中国在经营上面临一些挑战。2023年,融创中国进行了境内外债务重组,历时18个月的境外债重组于2023年11月20日正式生效。尽管如此,公司仍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
总体而言,融创中国作为一家领先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住宅和商业地产开发方面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也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和挑战。哎呀,最近房地产行业可是热闹非凡,尤其是咱们国内的融创中国(hk01918),这公司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让人看了个够。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家公司的最新动态,看看它又是如何在这波房地产行业的浪潮中翻云覆雨的。
话说回来,融创中国的境外债重组计划,这已经是第二次了。2025年1月7日,澎湃新闻爆出猛料,融创中国计划进行二次境外债重组,最快3月份就能拿出初步方案。这可真是让人捏了一把冷汗,要知道,这已经是融创中国第二次寻求债务重组了。
还记得2022年5月12日吗?那天融创中国公开宣布,自己无法按期支付4笔总规模27.42亿美元的美元债利息,正式进入债务违约状态。从那时起,融创中国就开始了漫漫自救之路,采取了包括股东借款、股权融资、资产出售等多种方式。
不过,这自救之路走得并不顺畅。2023年11月20日,融创中国宣布其境外债务重组各项条件已获满足,并于当日正式生效。这次重组中,约百亿美元的现有债务被置换为新票据、强制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以及融创服务的股票,分别对价57亿美元、27.5亿美元、10亿美元和7.75亿美元。这些工具预计在2023年11月21日在新交所上市。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融创中国终于可以喘口气的时候,它又来了。这次,融创中国可能无法按时兑付2025年9月到期的美元债,公司正在研究替代方案,但尚未形成具体方案。这可真是让人捏了一把冷汗,毕竟,这可是关乎公司生死存亡的大事啊!
不过,融创中国并没有放弃自救。在境外债重组的同时,融创中国的境内债重组也在稳步推进。目前,已有7只债券重组表决通过,剩下的3只债券投票结果也将在近期公布。境内公开债总额为154亿元人民币,重组方案提供了现金要约收购、债转股票或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以资抵债、留债展期四个选项,削债比例超过50%。
这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看来融创中国这次是下了血本啊!不过,这背后也暴露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些问题。债务违约、资产缩水、销售下滑,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常态。在这个时候,融创中国能挺过来吗?
2024年,融创中国的销售业绩可谓是惨不忍睹。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融创中国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471.4亿元,同比下降44.4%。12月,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7.5亿元,同比下降68.1%。合同销售面积约13.8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约人民币12680元/平方米。
股价方面,截至2025年1月6日收盘,融创中国(hk01918)报收于1.91港元,下跌14.35%,换手率8.16%,成交量7.6亿股,成交额15.02亿港元。看来,投资者对融创中国的信心并不足。
其实,融创中国的困境并非个例。在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大环境下,内房股普遍下挫。融信中国(03301)跌超7%,远洋集团(03377)跌5.37%,雅居乐集团(03383)跌4.29%。看来,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在这个时候,融创中国能否挺过这场危机,我们拭目以待。不过,不管结果如何,融创中国这次的经历都值得我们深思。毕竟,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参与者的努力,而融创中国,无疑是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