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万峰出任董事长后,新华保险的人事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些“国寿旧部”加入新华保险。与此同时,万峰提出了“五年规划”,分“两步走”实现:即2016-2017年为转型期,调整业务结构、夯实发展基础,以期交和续期保费增量逐步替代趸交保费,初步建立期交和续期拉动业务发展的模式;2018-2020年为发展期,形成新的发展态势,将完全形成续期拉动发展的模式,着重发展长期期交业务,加大业务结构调整。
2016年,新华保险第六届董事会履新,也是万峰掌舵的第一个完整年度。“2016年,我们提出转型发展目标,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困境中执着坚持不动摇,遇到各种阻力,依然向前推动转型,各项指标超出预期。这不仅是个人坚持,更是整个团队配合。我对个人和团队的表现都打90分。”2016年3月,在新华保险业绩发布会上,万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
按照万峰的规划,新华保险已从转型期步入发展期。从最新的发展情况看,2018年上半年,新华保险总保费收入及保单管理费收入为679.02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首年期交保费112.17亿元,同比下降32.6%。实现上半年新业务价值64.51亿元,同比减少8.9%;内含价值达到1656.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剩余边际为1841.6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新华保险总保费收入1000.08亿元,同比增长11.3%。前三季度,新华保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02亿元,同比增长52.8%。
“不回避分析师、媒体提问”
谈及对万峰的印象,不少券商分析师、媒体都颇有好感。“万峰在新闻发布会上总是开诚布公,从不回避问题,专业、耐心,尽量满足大家的提问要求。”这是一位媒体人士眼中的万峰。
事实上,以“能言、敢言”著称的万峰,多次“开炮”引发市场大讨论。例如,2015年11月,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届亚洲金融年会”上,万峰直言:“寿险公司如果侧重于发展理财产品,则意味着选择在金融领域与银行、证券公司等进行竞争,自身保障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寿险公司必须树立保险提供保障的经营思想,聚焦于保险领域竞争,依靠保障产品突破发展瓶颈,通过加快产品转型使养老险、健康险、医疗险、意外险等成为寿险公司的主流产品。”这一表态在会后引发了寿险业的广泛讨论。
而近日在“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上,万峰表示,寿险业务发展拐点已经出现。具体而言,产品的发展出现拐点;缴费年期出现拐点,进入短期和中期为主;保费增长出现拐点,受产品和缴费年期的影响,首年保费将进入调整期,而首年保费如果出现调整期的话,它处于负增长或缓慢增长的态势必然会影响续期保费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进而影响总保费。
另一位券商分析师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转型这几年,新华保险新保业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并未对其估值产生明显影响,而且保险业有利好消息时,新华保险往往涨幅最大,这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对新华保险转型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华保险转型过程中,万峰引入了“以主促辅”、“风险管理师”等概念,并多次为健康和养老业务发声。2018年12月28日,在“新华保险2018年公司开放日”上,万峰强调:“当前,健康风险管理需求不断释放,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深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生老病死残各类风险日益凸显,养老与健康业务将成为中国保障性业务最大的市场。以保障性业务为核心实际上是回归保险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