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决定》,以一部规章的形式,从四方面入手废止了此前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比限制的规定,涉及金融开放多项规章制度的废除与修改,外资正式享有“国民待遇”。
法律障碍被解除后,银行业对外开放明显提速。
在此之前,银保监会已经批准约旦阿拉伯银行筹建上海分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筹建深圳分行、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支行升格为分行,批准彰化商业银行在中国大陆的子行开业、国泰世华商业银行在中国大陆的子行开业。
此外第一财经记者获悉,还有日本、欧洲的多家机构表达了合作意向。除了传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对于非银、资产管理子公司,外资均表现出浓厚兴趣。例如,目前合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呈现“抢滩登陆”态势。
继首家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获批开业后,9月19日,富邦华一银行母公司富邦金控发布公告称,拟以1.25亿元人民币、占股25%在大陆地区参与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公司名称暂定为四川省唯品会富邦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申请中。
此外,11月9日,央行公告称,人民银行审查通过连通公司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这意味着,首家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要来了。按照相关规定,连通公司需在一年筹备期内完成筹备工作后,依法定程序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开业。连通公司是美国运通公司在中国境内发起设立的合资公司,并作为市场主体申请筹备银行卡清算机构、运营美国运通品牌。
央行称,批准连通公司银行卡清算机构筹备申请是贯彻稳步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政策要求的又一具体成果,是我国银行卡市场开放的重要一步。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金融科技5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杨涛认为,这意味着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中最为关键的清算组织环节,将很快出现第二家持牌卡组织,有助于提升银行卡市场的竞争性和服务效率,有利于消费者享受更加多元化的支付服务。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近日在一场论坛上称,中国金融业从保护、有限的开放转向全方位的开放,将驱动证券业、保险业的比重上升,形成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商业相对均衡的市场格局,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
银保监会表示,将在持续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和监管能力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对外开放,开启金融业对外开放新篇章。第一财经从接近银保监会人士处了解到,未来金融对外开放的原则是让外资享受“国民待遇”。他指出,随着我国监管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对外开放,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以及资源配置效率。银行等机构的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外资获国民待遇,监管打破“出生论”,外资持股多少将不改变机构类型和金融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