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稳定和促进民企债务融资,自10月份央行宣布引导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来,在过去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银行间市场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发行如雨后春笋。借着纾困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东风,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场沉寂多年后迎来一波交易高潮。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日前,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共创设16笔挂钩民企债券的CRMW,名义本金23.4亿元,支持债券发行的规模超70亿元。还有5单挂钩民企的CRMW已完成信息披露,将于近期完成创设。
在民企债券发行阶段同步发售缓释凭证的创新机制下,近一个月,民企发行人的债券融资压力有了实质性释放。实际上,CRMW创设至今已有8年,但直至近期在纾困民企融资的政策环境下才受到外界更多的关注。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刚性兑付的逐步打破,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亟待提速,一些制约市场发展的机制、政策则需更新完善。
吸引低风险偏好投资者认购
据了解,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挥的功能相当于给债券投资上“保险”。2010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创设了缓释凭证(CRMW)和缓释合约(CRMA)两种盯住单一债项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2016年,交易商协会发布修订后的《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规则》(下称《规则》),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信用违约互换(CDS)和信用联结票据(CLN),至此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扩围至四种。
今年10月中旬,中债增进创设“18荣盛SCP005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并联合杭州银行分别创设“18红狮SCP006”缓释凭证,联合宁波银行分别创设“18富邦PPN003”缓释凭证。这也是交易商协会2016年发布《规则》以来,首批挂钩民企债券的CRMW。
近一个月来,“民企债券+CRMW”同步发行的模式之所以能够迅速推广,除了有政策暖风频吹的助力外,CRMW发行和定价机制的创新也契合了市场的需求。
多位参与缓释凭证创设的市场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挂钩民企债券的CRMW发行有两大亮点:一是采取在债券发行阶段同步发售CRMW的方式,让CRMW的发售与债券的发行相互配合与支持。投资人先获得CRMW的预获配量和价格,同步以不少于预获配凭证的量申购债券,最后以债券获配量来确定缓释凭证的正式获配量,降低债券投资的风险,吸引更多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参与,解决债券融资难的问题。
“从目前的发行结果看,引入CRMW同步发行后,一些原本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也乐于参与进来,债券认购倍数陡增,进而也推动债券利率的走低。”一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创设“民企债券+CRMW”同步发行的初衷是解决融资难,实践后发现CRMW对解决融资贵也有潜在影响。
有了缓释凭证的加持,近期一些民企债券发行成本下降明显。例如,几乎在同一时期发行的的“18荣盛SCP005”和“18荣盛SCP004”,因前者配有CRMW,债券发行利率较后者下降了3个基点。
费率定价层次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