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针对此次假疫苗事件的保险消费者,若儿童注射疫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需要进行治疗等情况,那么保险公司是否会进行理赔呢?
支付宝平台数据显示,截至昨日下午17:15分,包含疫苗接种风险的国泰产险“萌宝保少儿综合意外险”销量为46199份。根据保险条款,被保险人接种疫苗后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或偶合症而导致被保险人身故、伤残的,保险人将进行赔付。
《证券日报》记者查询几家险企的保险条款,都发现一条相同的免责条款,即保险公司的免责范围包括:“使用过期、变质、质量不合格的疫苗或使用未经国家药品监管管理部门认可的疫苗。”
那么,针对此次疫苗事件所涉及的问题疫苗,如果发生理赔案件,保险公司将如何处理?国泰产险回复本报称:“因投保人接种疫苗时不知道疫苗是否过期变质,属于非主观故意行为。因此导致的属于保险责任相关内容,我司予以保障。”该产品属于保险责任的相关内容包括两方面:第一,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接种疫苗后,经“释义医院”确诊首次罹患该疫苗对应疾病的,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给付疫苗失效保险金;第二,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或偶合症,并在“释义医院”或接种疫苗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治疗,保险人就被保险人自事故发生之日起180日内实际支出必要且合理的医疗费用。
国泰产险提供的案例显示,今年5月18日,被保险人冯XX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5月22日出现发热发烧等症状,体温达到37.5度-38.9度。5月23日,该被保险人在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被诊断为呼吸道的疱疹性咽炎。治疗结束后,投保人向国泰产险申请理赔,该公司认为,被保险人此次出险属于保险责任中“预防接种偶合症责任”,赔付了治疗费用。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保险补偿机制是应对意外的良好手段,但不能成为假疫苗的兜底者,必须严控疫苗质量,保险机制才能更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