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回购是今年上市公司重要的“护盘利器”。今年以来A股共有320家上市公司耗资135亿元回购股票,创历史新高。回购金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回购公司数量也逼近去年全年规模。
据统计,自7月1日以来,A股共计发生了52笔回购,单次平均回购金额约8000万元,累计回购金额约41亿元。近期披露的回购方案最高金额基本都在5亿元以下。除了本次美的集团大手笔外,东方雨虹日前公告拟不超过1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后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此外,众多大型上市地产商上周也大手笔回购股票。上周三,“千亿房企”碧桂园在港交所回购了800万股,耗资1.02亿港元,回购均价为12.79港元;6月28日,碧桂园又回购了1500万股公司股份,耗资1.86亿港元,回购均价约为12.41港元;6月29日,碧桂园又回购3000万股股票,斥资4.083亿港元。6月28日,龙湖地产有限公司称,一名主要股东在6月25日至6月27日期间于公开市场增持510.6万股普通股公司股份,平均价格约为每股股份21.54港元,耗资1.1亿港元。中国奥园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董事已于联交所场内购回368.8万股股份,约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138%,总代价为1951.2万港元。
分析
回购攀升是大股东向市场表明信心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今年A股回购规模大幅攀升的原因如下:一方面在于上市公司作为主体回购股票,表明大股东的信心,从而也向其他投资者和中小股东传递信号,本身是有积极作用的;此外,股份回购也是一种市值管理工具。在目前股价下行情况下,有些公司股权质押逼近平仓线,公司现金流可能出现问题,公司可通过回购进行市值管理。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则提醒说,虽然一般情况下,回购潮愈发汹涌,体现出上市公司对自身股价较有信心,但这并不百分之百意味着个股股价一定上涨。
据了解,2015年8月底,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文,积极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提升资本市场效率和活力。为进一步便利公司适时回购,当股票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或者市盈率、市净率任一指标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达到预设幅度时,鼓励上市公司主动回购股份;公司可以预先设定好触发回购的指标阈值,同时可以选择多种工具融资为回购筹集资金,如发行优先股、债券等,以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资本构成。当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出现上述情形时,鼓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增持,为上市公司回购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