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有外媒爆出“资管新规”或延迟公布,掀起了一波债市狂欢,但不久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接近央行人士确认该信息有误,新规正在正式出台流程中。
事实上,与“资管新规”遥相呼应的“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早已紧锣密鼓地推行,并计划于2022年前完成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最终实现金融统计全覆盖。
早年间,由于分业监管的局限性,不同行业之间信息沟通并不顺畅,甚至不同的监管机构有不同的评估口径,另外有些机构之间的合作,如信托产品投资银行理财等交叉业务,还可能造成资金规模的重复统计,因此统计制度间存在割裂、数据标准不统一、共享机制不完善等。
另一方面,金融行业的交叉性金融活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等关键领域统计监测不足;宏观风险统计基础较为薄弱,部分金融活动游离于金融统计体系之外等问题也亟待完善。
在此背景之下,实现“统一标准”、获取“及时有效的预警监测数据”尤为迫切,国务院办公厅4月9日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响应了市场需求,旨在完善金融产品的统计工作,为穿透式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4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意见》的发布非常重要,一方面《意见》为监管做数据准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观测风险、判断风险,这是金融现代化重要的基础工程。因为穿透式监管的核心是信息透明、系统、完整和集成,所有监管行为都需基于信息的集成。”
统一标准穿透监管
2017年11月27日,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正式出台,金融统一监管新实践正式拉开大幕。
值得注意的是,“资管新规”在第一条中便强调要“设定统一的标准规制”。千呼万唤之下,4月9日,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全面推进。
与市场预想不同的是,统计工作不仅局限于“资管产品”,而是将目光对准了“全金融行业”,包括机构、基础设施和交易等全要素、穿透最终资金提供方以及最终资金使用方等全交易链条等。
该《意见》一度被誉为金融监管最为“致命”的“杀招”,穿透式数据统计之下,金融套利将无处遁形。
最受业界关注的交叉性金融活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货币信贷以及宏观杠杆率等关键领域的统计被作为主要任务纳入《意见》内文。
其中,交叉性金融产品统计要反映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发现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实现资金链条的穿透性。金融控股公司则要求全面统计股权关系,穿透至实际控制人、最终受益人,还要统计金融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的金融活动,以反映金融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及风险。
上述两个统计指标的落地,意味着穿透式监管将获得强有力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
4月18日,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业综合统计的快速推进与实施对实现穿透式监管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层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