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银保合并或许还只是本轮体制改革的开始。连平认为,这是监管统一的第一步。按照当前部委的设置,市场猜测下一个被合并的将是证监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吕随启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之所以证监会此次并未被合并,与证券市场的特殊性有关,与银监会、保监会主管的市场并不兼容,且证券市场以直接融资为主,后者则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加上证券市场体量较大等因素,都决定了目前的监管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权力的边界与约束以及法治建设,是讨论所有监管体制与机构改革的前提,这一点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朱俊生指出,“发达国家监管体制改革有很多动态演化的过程,但基本相同的金融领域改革的前提是有法治的制度基础,这在中国还是很薄弱的。因此,关注点从机构的分合与职能划分,有必要更多地转移到对权力的外部约束与制衡上来,金融监管的法治化是金融市场具有效率与活力的基础”。
“一委一行两会”新格局
“一行三会”成为历史,“一委一行两会”形成新的监管格局,职能划分成为业内关注重点。
根据国务院3月13日发布的机构改革方案,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统一监管银行业和保险业。与此同时,此次改革方案还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
自此中国金融监管的新框架正式落地,“一委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框架包括金稳委、央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
朱俊生认为,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这意味着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将更可能超越本行业的部门利益,有助于明确银行、保险监管目标。职能划分强化了央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这在理论上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与审慎监管之间的协调配合,赋予了央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手段。
在“一委一行两会”职能上,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在机构定位还是在职责定位上,金稳委都发挥着统筹协调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的金融业“大总管”作用。2017年11月8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金稳委正式成立,作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
同时,对于银监会与保监会的合并,业内普遍认为这能够在统一监管标准、减少沟通成本、杜绝监管套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肖磊分析称,“银保合并后,实际还是会分部门来监管,保险依然是一个大部门,但协调性会更高。如此前一些保险公司入股银行,其保险产品也迅速入驻银行,这种逻辑未来可能会更加明显,因此把银保监管系统合并,可能在监管交叉业务方面会更有效率”。
金稳委的四大重点任务
作为金融监管新“统领”,金稳委在本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世界银行年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金稳委未来将重点关注的四方面问题,包括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行业和金融控股公司。
这四个领域也正是分业监管框架下,市场在扩张和不断创新过程中风险滋生较为集中的领域。例如资产管理行业,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0%以上。但央行一位研究人士指出,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的同时,资产管理领域也存在如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名股实债、监管套利等,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风险滋生的温床,就是分业监管的真空地带。
同样游走在监管空白地带的还有影子银行。它的一大特点就是跨领域,不仅存在于银行机构,还通过通道业务、业务嵌套等形式存在于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2017年针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后,目前许多影子银行业务已回归银行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