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沪深股市 >> 板块追踪 >> 正文
三年超万亿资金入场 官方排查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
作者:jincvip 更新时间:2017-10-25 9:02:03 点击数:
分享到:

据财新网报道称,近日,国家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组织召开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下称《积分办法》)宣贯会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表示,中国政府正在着手排查新能源汽车产能,以确认是否存在过剩。

第一财经记者从一家参会企业的内部人士处独家了解到,针对新能源汽车产能的排查已经开始,该人士并未透露排查的具体方向和办法,仅对记者表示说是要“回头看”。所谓的回头看,按照他的说法,政府将追溯过去已经存在的新能源产能的利用情况。

5e14d59f4786a4821a26d91dc1495fc7.png

包括比亚迪、上汽在内的车企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他们所在企业现在的产能情况来看,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包括上汽在内的多个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基本上都还是与传统汽车并线生产,并没有新增产能。而在此之前,上汽乘用车还因为产能吃紧,购买了日产在郑州的工厂以尽快实现产能提升。

“现在市场上存在部分已经拿到资质,有产能但是不去做研发、不去投入生产的企业,比如说此前一些生产客车、专用车、物流车或是改装车的企业,他们并没有打算在新能源行业进行投入,而是希望通过转卖赚钱。这可能是此次产能排查的重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政府相关部门此前已经对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做出过摸底调查。

这类企业在业内被称为僵尸企业,在去年政府彻查新能源汽车骗补的过程中,已经有部分受到处罚。比如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下称“苏州吉姆西”),这家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就是通过重组此前已经濒于退市的苏州客车厂而来,在完成重组后,苏州吉姆西调转枪头,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但其实并不具备研发、生产以及制造新能源汽车的能力。最终,这家公司因涉及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2.6亿元而被取消生产资质,高管因涉嫌诈骗而被刑拘。

类似于苏州客车厂这样的僵尸企业和产能在业内并不少见。王秉刚告诉记者,这虽然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他们的存在可能会扰乱整个新能源行业的秩序,如果政府不进行监管,后面可能会造成资金以及资源的浪费。

现有的企业之外,一些新的玩家也在进入这个行业。有数据统计,从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国内共有超过200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落地,涉及投资金额为超10000亿人民币,已公开的产能规划超2000万辆。记者根据企业对外披露的投资和产能信息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的投资项目已经超过50个,投资金额达到2300多亿元,规划产能超过200万辆。

对于这些产能,王秉刚说,政府整体上也会更加谨慎。他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发改委暂停了新的新能源生产资质的审批,原因就是业内议论新能源的“口子”开得太大,审批的数量相对来说更多,门槛不够高。目前政府正在试图提升新能源新增生产资质的申报门槛,原则上需要做到不浪费。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