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义重大。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标本兼治,着力消除权力寻租空间,着力遏制重点领域腐败,着力促进政风作风转变,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以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减权限权是预防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也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和群众广开便利之门,使政府履职更加廉洁高效。
一要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规范用权。“放管服”改革进行到现在,减权限权数量不少,也有显著成效。但实践中发现,目前一些领域的审批事项仍然较多,有些保留的审批事项名义上是一项,但实际上里面还细分了很多小项,成了“权力套娃”,一些部门自行设置的这类事项还有很多,有的前面减了后面又以各种名目增加了,特别是有些审批事项和相关规定已不合时宜,精简的空间还很大。这些审批不仅抬高了制度性交易成本,还有可能产生寻租腐败。因此,简政放权改革还要持续深化,最大限度把权力压减到位并规范起来,以有效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要把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建立规范政府权力和责任的“总台账”,将所有权责事项都详尽地列入清单,明明白白向社会公布。清单之内政府部门必须履职尽责,清单之外禁止擅自设权扩权,切实把权力置于制度的框架内,规范运行。今年要抓紧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并把清单制定作为减权的过程,做到能减则减,除涉及重大安全和公共利益等事项外,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都要依法依程序取消。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加快制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清单和企业设立后的经营许可清单,确需保留的实行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扩大“证照分离”试点。现在,我们要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但涉及工业产品的各种审批和许可仍有很多。有地方同志反映,当前工业生产领域需要审批的产品涉及几十大类,有的地方连化工产品配方、制造业工艺流程都要审批,配方和工艺是企业的商业秘密,怎么能审批呢?这样做,不仅使企业耗费大量时间、贻误市场先机,而且加大知识产权外泄风险、影响企业创新积极性,也容易导致寻租。必须全面清理和大幅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确需保留的要制定清单、严格管理,真正为企业创新清障松绑。对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涉企收费,也要实行清单管理。各类清单都要及时公开晾晒,让社会监督,使腐败没有藏身之地。
二要以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廉洁执法。放权减权的同时,政府部门要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这两年我们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通过随机抽查加执法公开,既让监管对象头上利剑高悬,始终感到监管的无形压力,不敢心存侥幸,也能防止任性检查和执法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减少监管部门寻租腐败。今年要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快推进跨部门联合检查,这既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又可以让检查部门相互监督。同时,要加强信用监管、联合惩戒,建好用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归集系统,推动部门间、地区间涉企信息交换和共享,提高监管效能。要深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防止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和粗暴执法,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加强智能监管和大数据监管,实现监管全过程“留痕”,防止权力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