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动力
中航动力:航空发动机主业稳步增长 迎来历史发展机遇
中航动力 600893
研究机构:招商证券 分析师:王超
事件:
1、公司发布2015年年报,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34.8亿元,同比减少12.27%,归母净利润10.33亿元,同比增长10.34%;每股收益0.53元。公司2016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收入168亿元,外贸出口转包收入25亿元,非航空产品及其他收入27亿元。
2、公司发布2016年一季报,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34.8亿元,同比减少12.27%,归母净利润10.33亿元,同比增长10.34%;每股收益0.53元。 评论:
1、修理规模增大带动航空发动机业务稳步增长,主业进一步加强
公司主要业务分为三类,即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外贸出口转包业务、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为主要业务,2015年实现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8.21%,占总收入接近七成,增长的原因主要是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修理规模增大。外贸出口实现收入25亿元,同比减少6.61%,毛利率下降原因主要是外贸产品更新换代,部分零部件售价降低;非航空产品及其他实现收入43亿元,同比减少51.24%,毛利率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低的贸易产品减少。
2、民用航空市场以及盈利能力与国际巨头相比存在差距,改善潜力大
公司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龙头,从2015年数据来看,公司营业收入接近RR公司的1/5,但利润总额还不到RR公司的1/10,与国际巨头相比在盈利能力方面差距明显;另外在民用航空市场方面,商用航空发动机整机市场目前仍被GE、RR等国际巨头掌控,公司仅仅是发动机零部件主要供应商。2015年RR公司航空民品收入为107亿美元,同期公司航空民品收入仅为5.2亿美元。未来公司有望通过采取降本增效措施,推行运营结构调整以及国家军品定价机制调整等逐步改善盈利能力;民机市场随着公司一型活塞发动机完成适航取证、两型涡轴发动机适航取证进度加快,也将进一步开拓。
3、“两机”专项和“国发”挂牌实施在即,公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千亿规模的“两机专项”实施在即,国家对航空发动机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据估算,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中国最终将可能在发动机领域投入多达3000亿元。另外,随着这段时间新央企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领导班子的逐步确立,预计很快也将挂牌成立。公司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的龙头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一方面将是“两机”专项最大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在新的央企领导下,有望变革机制,提高效率。另外公司作为航空发动机上市平台的地位明确,未来航空发动机相关的科研院所改制注入存在预期,并有望向地面燃机和舰载燃机领域拓展。
4、业绩预测
预计2016-2018年EPS为0.67、0.82、0.95元,对应PE为54、45、38倍。
风险提示:重点型号研制进度缓慢、外贸出口转包业务需求量逐步萎缩
通裕重工
通裕重工:风电主轴毛利率显著提升 看好核电后市场
通裕重工 300185
研究机构:国联证券 分析师:马松
事件:
公司于8月2日晚间发布2016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7亿元,同比增长2.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308.44万元,同比增长43.89%;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09元,同比增长50%。
投资要点:
夯实主业,风电业务受益产能提升与产品线拓展
公司为国内最大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主轴供应商,2015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5%,下游客户包括GE能源、维斯塔斯、中船重工、上海电气、国电联合动力等海内外优质能源装备企业,未来有望通过释放产能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占率。报告期内,风电主轴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44.38%,毛利率44.06%,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7.90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公司节能降耗管理取得成效,营业成本增速明显小于营收。公司抓牢风电市场回暖趋势,相关业务营收近年始终保持高速成长,2015年以来该趋势有望得以进一步加强。首先,首发募投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主轴产能迅速增长,根据计划,预计未来公司产能将提升至20GW风电装机量。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2015年全球风电装机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63,013兆瓦,同比增长22%,假定公司潜在产能完全释放,理论上可提升全球市占率至32%或以上。其次,公司不断延伸现有产品线,在保持锻件产品高增长的同时大力拓展风电铸件、风电结构件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并与公司现有产品形成良好的内部协同性,预计明后年将逐步体现于业绩端。新增订单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再次与NORDEX、Vestas等海内外风电巨头签订大额销售协议,加之铸件、结构件的如期放量,公司主业高成长获得强力支撑。
核三废处理及核退役服务优质供应商,产业链布局定位清晰
公司高识远见瞄准国内“核三废”市场的发展机遇,领先行业率先布局核电后市场。公司核电后市场拓展稳健,相关合作项目先后顺利落地,已实现“中低放处置场”与“核电站站内核废料处置中心”齐步发展格局。其中,处置场设备方面,公司于2015年成功收购东方机电70%股权进军核废料处理大型起吊设备领域。东方机电研发的遥控核废料处理吊车为国内唯一通过相关部门验收的起吊装备,已实现试验性供货,未来新增市场潜力巨大。国内已建成3座中低放核废料处置场,具体为西北处置场、北龙处置场以及飞凤山处置场,随着国内核电装机容量的迅速提升,预计未来将再建造5座同类处置场。核电站站内核废料处置中心方面,公司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达成战略合作,拟共同开发超级压缩生产线、含硼废液高效固化生产线工程样机等进口替代设备,一旦实现国产化将成为行业内唯一。报告期内,公司核电业务已实现营业收入1,339.33万元,毛利率8.65%。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公司主营夯实,同时积极布局核电后市场有望打开全新业务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16年~2018年EPS为0.16元、0.22元以及0.29元,市盈率对应当前股价分别为57.89倍、43.57倍、32.71倍。
风险提示
风电业务发展受阻;核电装机量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