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天地 > 股票知识 > 炒股入门 > 正文
转融通的前世今生,从金融创新到市场轮回的演变轨迹
2025-2-19 13:51:41 作者:转融通的前世今生  次阅读 分享到:

转融通业务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创新之一,其发展历程和背景如下:

历史背景

转融通业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9年美国股市的泡沫化现象,这一背景促使了转融通理论的诞生。转融通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证券金融公司借入资金和证券,再转借给证券公司,以供其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发展历程

1. 试点阶段:

2012年8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发布了《转融通业务规则》和《融资融券业务统计与监控规则》,转融通试点正式启动。

2013年2月28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启动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试点。

2. 推广阶段:

2014年12月1日:沪深交易所接受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约定申报。

3. 科创板和创业板实施:

2019年4月:《科创板转融通证券出借和转融券业务实施细则》发布。

2019年6月14日:科创板实施转融通。

2020年6月12日:创业板实施转融通。

4. 全面推广至主板市场:

2023年2月17日:将科创板、创业板转融通改革经验复制至沪深主板市场。

转融通业务的内容

转融通业务包括转融资和转融券两部分:

转融资业务:证券金融公司向其他机构借入资金,然后再将这笔钱借给证券公司用于投资者的融资活动。

转融券业务:证券金融公司向其他机构借股票,然后再将这些证券融券借给证券公司用于投资者融券交易。

市场影响

转融通业务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融资融券业务的资金和证券来源,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也有观点认为转融通业务可能被用于市场操纵,如2015年证金公司通过转融通和融券交易卖空了超过5000亿元的股票,引发了市场波动和质疑。

转融通业务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完善的进程,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市场稳定与创新发展的挑战。你有没有想过,股市里那些看似复杂的金融工具,其实也有着它们自己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转融通,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故事的金融产品。

转融通:从美国经济学家到中国股市

说起转融通,得先提到一个人——本杰明·格雷厄姆。这位美国经济学家在1929年出版的《证券分析》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转融通的理论。当时,美国股市正处在极度繁荣的泡沫之中,格雷厄姆希望通过转融通来缓解这种泡沫化现象。

而在中国,转融通的出现则要晚得多。2010年,我国开始试点转融通,2012年8月30日正式开始实施。这一举措,无疑为我国股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转融通:资本泡沫与高杠杆的产物

转融通的出现,与资本泡沫和高杠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08年那波大牛市后的泡沫迅速破裂,09年那波牛市走强再度产生泡沫化顾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转融通应运而生。

转融通的本质,就是通过资本的高杠杆化来放大投资者的收益。这也带来了风险。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投资者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损失。

转融通:股市的“双刃剑”

近年来,随着美元加息、注册制下的大量新股上市等因素,转融通问题凸显。以下是几个主要问题:

1. 限售股转融通: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当日即可卖出,这引发了限售股转融通的问题。例如,金帝股份在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当日即可卖出,随后被叫停。

2. 基金、ETF转融通:虽然基金、ETF转融通未被叫停,但暂停其新增规模。这无疑与基民做多理念背道而驰,损害了基民利益。

3. 大股东减持:大股东将股票抵押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将股票转融通。这种行为,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4. 量化与转融通的结合:量化交易与转融通的结合,实现了股价的完全操控。这无疑加大了市场的风险。

转融通:历史的启示

回顾转融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新思想与新理论的诞生,往往在最黑暗的时刻。正如南怀瑾所说:“人心齐,泰山移。”在面对旧思想与旧理论的抵抗时,我们需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转融通,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金融工具,在我国股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也应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完善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转融通真正为我国股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让我们用两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天之将明,其暗尤黑。”在转融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探索和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见证转融通的前世今生。

相关内容:
上周末股民过的可谓是悲喜交加的。周五的崩盘式暴跌让不少股民心情跌到谷底,而周末央行...
2015-6-29 11:03:36
招商证券:给予立讯精密强烈推荐评级公司华南产业基地布局加速。东莞土地厂房收购同样是...
2011-8-5 9:02:09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对拟提交五届七次董事会关联交易事项的事先认可意见及独...
2015-3-27 8:26:15
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系列纪要之三:人工智能推动服务机器人产业应用类别:行业研究机构:交...
2015-11-30 9:37:07
预计2015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00万元–550万元【最新沪深停牌提示...
2015-10-15 9:18:45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20014020号-2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