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表示,去年因投行业务问题受到监管方面点名批评甚至处罚的案例中,较多券商涉及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遗漏、尽职调查不充分、财务核查存在重大遗漏等问题。部分问题较为严重的券商机构甚至存在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IPO造假等问题。
“近期的一系列措施便是针对以上问题,加强对发行人的信息披露的要求,促使券商等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能力,以提高直接融资渠道的规范性。”徐承远表示,监管层通过细化投行业务指导,防范虚假并购重组,抑制不合理再融资,推行IPO常态化发行。
此外,IPO审核的从严和要求的细化,有利于中介机构未雨绸缪,做好项目储备。潘向东表示,券商可以根据相关要求提前梳理自身储备的IPO项目;如果不符合条件,券商就可以提前终止一批IPO企业,减少IPO企业排队和堰塞湖现象。这也有助于券商行业形成更严格的IPO承揽标准和良性竞争。
而被称为“最严内控新规”的《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主要内容包括“禁止分支机构从事承揽等辅助活动以外的投行业务、禁止不合理价格战、禁止过度激励、连续3年分类评价AA级可申请豁免”等。万联证券首席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喻刚表示,从短期看,这一新规对冲业绩、过度激励的中小型投行冲击较大,而大券商的投行项目审核标准一般较高,受到的影响很小。新规的实施将加剧投行业务的分化,促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券商多路出击新业务
业内人士指出,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券商投行业务也面临十分紧迫的转型压力。今年以来券商业绩并不理想,投行业务更是分化严重。前5个月,有数据可比的31家上市券商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11.59亿元,同比下降2.78%;累计实现净利润270.28亿元,同比下降10.87%。表现不佳的投行业务自然是业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展望下半年,中原证券分析师张洋认为,严把IPO企业质量关将成为常态,IPO项目储备的数量及质量是下半年各公司实现IPO业务收入的基础保障。股权融资业务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债权融资业务存在较强不确定性。
不少券商瞄准了并购重组的机会。长城证券分析师刘表示,2018年6月中旬,境内外并购总金额为5672.75亿元,同比下滑16.25%。在去杠杆与存量优化整合的背景下,2018年的并购交易将继续以服务产业发展为核心,继续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在此方面,券商将大有作为,预计券商涉及财务并购在内的财务咨询费将总体保持相对稳定。
此外,刘表示,券商ABS业务可能会爆发式发展。资管新规下,政策将推动ABS稳步发展。ABS等资产证券化工具作为直接融资的一种创新模式,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上有别于负债端的、具有代表性的资产端融资工具。
当然,业务开展的前提是合规。徐承远表示,券商应该加强投行业务的合规性建设,在机构内部制定统一的项目审核标准,从产品立项、项目操作、承销发行及后续督导等方面进行全程风险管控。同时,加强对投行从业人员的合规培训,树立全面风险意识,提高团队的专业素养。
喻刚表示,券商将从“大包干”的无序化竞争走向规范发展,首先要加强内控管理,真正落实业务隔离、质量控制、合规和风控管理,建立全业务流程的风险识别体系。同时,需要认清形势,顺应政策导向,聚焦去杠杆、扶贫减贫、绿色生态、科技创新和新兴经济等业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