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开年以来,监管层不断表态支持“独角兽”登陆国内资本市场。3月15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中国存托凭证(CDR)将很快推出,CDR是解决两地的法律、两地监管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已上市、海外退市企业回A股上市。
政策暖风拂面极大提振了投资机构的热情,多家机构投资人士表示,将在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快投资节奏,挖掘和培育“独角兽”企业。以“独角兽”为代表的新经济将持续搅动资本市场一池春水,“独角兽”与“伯乐”共生共舞的局面正在形成。
政策“红包”接踵而至
3月15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如何判断“独角兽”企业,这需要多个部委共同筛选,科技部、工信部有技术参数,需达到标准,涉及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
事实上,自“独角兽”概念提出后,政策层面的利好频频亮相,科技界与资本界摩拳擦掌,机构、资本等也是争当“伯乐”,颇有“百舸争流”之势。
“独角兽”企业加速抢滩资本市场,如何认定“独角兽”企业是基础性的工作之一。自从“独角兽”概念亮相后,相继有包括科技部火炬中心、胡润研究所、清科等研究机构公布“独角兽”榜单,基本遵照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未上市企业等筛选条件。
近日上交所表示,其始终关注如何让投资者获得经济发展的红利、如何让资源配置更优化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如何让“独角兽”企业在登陆上交所后发展得更高质更长远、如何推动培育更多“BATJ”类公司的出现。
另外,一些海外上市的“独角兽”如何回归,绕不开的就是CDR等创新工具能否加快落地。对此,证监会相关人士在多种场合强调,对CDR的研究准备工作正在加快进行,全力推进CDR相关事宜。上交所也明确表示,早在2001年,上交所即开始研究红筹公司境内发行股票或CDR上市、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发行上市相关问题,为优质创新企业境内上市打下了坚实的方案设计、制度研究和技术实现等工作基础。
深交所研究所经理陈娟日前表示,从证监会高层近期在公开场合的表态来看,CDR是新经济企业回归A股相对现实的一种选择。对于CDR,交易所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进行了产品规则和制度上的准备,只是一直没有推出来,今年条件比较成熟,预备尽快推出。
政策频吹暖风之外,具体的实操案例也在落地。富士康从预披露到过会仅历时36天,宁德时代排队仅4个月就更新招股书也引发关注。不少投行人士认为,这表明监管层对“独角兽”支持力度加大,使得市场对于其他“独角兽”通过IPO绿色通道登陆资本市场抱有较大预期。这对于积攒了一批“独角兽”或“准独角兽”标的的投资机构而言,可谓是重大利好。
各路资本“千帆竞渡”
以“独角兽”为代表的新经济炙手可热,投资机构自然是争先恐后地挖掘并迅速参与到这场资本大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华西股份董事长汤维清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持“独角兽”上市融资的政策导向,体现了监管层对于全球经济和产业趋势的前瞻性判断。从全球来看,支持“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发达高效的资本市场。同时,这不仅仅体现了经济转型的需求,亦能够让国内投资者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