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基金部总监李本刚是一位全行业研究覆盖的基金经理,也是“一周工作至少六天半”的勤奋型选手,正是这一独特的投资风格让李本刚管理的基金业绩持续优秀。
乐观看待2018年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股票市场有一些小波动,尤其蓝筹股有些调整,对此你怎么看?
李本刚:市场短期可能会有些调整。宏观层面看,受到限产影响,目前高炉开工率创新低,其它整体上较为稳定,此外就是对明年通胀形势的担忧,但并无过多新增利空数据出现,所以并不会形成事件驱动性下跌。政策层面看,近期资管新政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市场虽说有所预期,但担心后续细则进一步出台。从利率层面看,无风险利率9月以来快速上行,上周10年期国开债破5,债市恐慌情绪一定程度上扩散到A股市场。资金方面,白马股换手率增加,特别是消费类白马股加速上涨后,市场“恐高”情绪增加,部分绝对收益投资者可能也会由于考核因素而减仓。
总体而言,市场短期可能会出现调整,但不必过分悲观。甚至可以说,短期的调整可能会提供一些买入的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你怎么看2018年大市?
李本刚:对2018年整体比较看好。首先,2018年宏观经济应会平稳向上。市场上目前对宏观经济分歧较大,而分歧主要集中在投资这一块,主要是房地产、基建以及制造业投资,但总体我更偏乐观。
对于房地产投资,个人偏乐观。2015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房地产销售高速增长,而房地产投资维持在个位数增长,这样的情况下,整个房地产行业是一直处在去产能化的阶段。销售情况的火爆在2018年会在一定程度拉动投资,从2017年下半年房地产企业拿地的欲望在上升的现象也能发现这一点。
关于制造业投资,2016年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导致整个制造业行业的盈利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但其实2017年从目前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整个投资并没有启动,核心原因包括环保等一些压制因素,同时企业家的预期没有得到改变。如果企业盈利持续变好的话,相信明年投资又会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这是整个投资向上弹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对于进出口,我也比一般的投资者稍微乐观一点。目前欧美经济其实已经进入了上行的通道,这种背景对中国的进出口产生正向的拉动作用,对中国宏观经济会有比较良好的正向刺激。
基于以上三点,2018年宏观经济其实要比一般的投资者想象得要乐观一点。
除宏观经济外,微观经济相对宏观经济会表现得更为出色。主要原因是2016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导致了整个企业的盈利在2017年出现反弹,反弹可能并不是一个短期的现象,而是相对比较持续的。2018、2019年供给侧改革政策不会退出,那么,整个盈利应还会出现一个上行的局面,而且应该比宏观经济表现得更为突出。
更关键的是政策环境。A股市场无法离开政策环境来分析,因为中国经济本身的运行,除了西方经济学规律之外,政治经济学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回过来看十九大所有的报告,会发现有这样的几点:第一,有信心,就是坚定了对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信心,领导层的判断是有意愿、有目标、有路径和有能力的。第二,有意愿。这一届政府希望中国成为世界的一个领导者。第三,有目标,目标就是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四,有路径,领导人不但提出这样的目标,而且已经提出诸如十四个坚持这样的一些具体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