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基金 >> 基金看市 >> 正文
基金业首单保险“借壳” 保险系基金崛起
作者:jincvip 更新时间:2016-8-25 9:15:18 点击数:
分享到:

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收购案完成后,太平系人员入主是必然。早在今年2月份,中原英石就发布公告称,总经理林伟萌和副总黄竹平离职。两人的离职早已为太平员工“入驻”腾挪出空间。

“壳”的价值

自2013年6月新基金法推出后,公募基金的准入门槛大幅降低,扩容潮起。

据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4家,相比三年前81家的数量,大幅增长了近30%。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60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共12家,保险资管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7.95万亿元。

在公募基金扩容的过程中,牌照资源变得不再像以前那么稀缺,公募基金的价值大幅缩水。

2007年12月, 招商证券(600999)以63.2亿获得金信信托转让的博时基金48%股权。对应的股价约为130元/股,创出了公募基金有史以来的成交天价。当然,之所以会出现天价博时股权事件,除了牌照稀缺的因素外,也有赖于当时牛市的赚钱效应。

在此之后,公募牌照价格出现了缩水,甚至是跌跌不休。到了今年2月,上海泉意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4500万收购金元顺安49%股权时,对应的交易对价仅为0.37元/股(wind数据)。而在此之前,中原英石的公开转让价格也是格外便宜。去年6月,中原证券通过河南省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中原英石34%股权时,挂牌价格为4430万元。据Wind统计,彼时中原证券共持有10200万股中原英石股份,持股比例51%。按当时的挂牌价计算,中原英石的交易价格为0.65元/股。不过也有接近太平基金的人士对本报称,各股东实际持股可能与wind等统计略有出入。

不过若按wind统计,这一次,太平资产的收购价相较去年6月的挂牌价大幅“溢价”。深圳一家合资公募副总对《第一财经日报》称,收购一家公募,资金成本较高,整合难度大,优点是可以快速占位,不需要像新设公募进行漫长地层层审批。据证监会网站数据,截至目前,申请设立公募待批的仍有33家公司。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王群航对《第一财经日报》称,通过收购还是发起成立公募基金,均有利弊。新设一家基金公司容易,但达到可以运作的标准却很难。就拿团队搭建的问题来说,新成立一个公募遇到的问题是,必须招兵买马,找到大批合适的人才;有公司筹备了两三年时间,却始终没达到可以运营的条件。

在王群航看来,通过收购方式获得公募的问题是,必须调整原来团队。“一个公司为什么被收购,肯定是这个公司做的不好。”

但无论如何,中原英石是一个干净的“壳”。这也是太平资产看重之处。上述副总称,那种没发过公募产品或者只有1-2个产品的基金公司,尤其是经营不善的,极有可能成为被收购对象。

据去年6月挂牌时的信息披露,经过评估,截至2015年3月31日,中原英石资产总额6882.07万元,负债总额670.68万元,净资产6211.39万元。截至目前,中原英石(现太平基金)旗下仅有一只规模不足千万的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以及两名基金经理。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中原英石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壳。

保险系基金崛起

中国第一家保险系基金是中国平安(601318)集团控股孙公司平安大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它由平安集团子公司平安信托与新加坡大华资管及三亚盈湾于2011年发起成立,其中平安信托持股60.7%。平安大华的成立仅仅算是保险行业获得公募牌照的一次尝试,真正的行业发展机会还是在新基金法的实施之后。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