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签约项目达700亿元。保险业的投资航母——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昨日拿出首份亮丽半年报。
基金管理人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保投资”)日前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聘任深圳市原副市长徐安良为公司总裁的议案,并对基金成立半年多来的经营进行总结回顾,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规划部署。
2015年6月,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由国务院第96次常务会批复设立,由中国保监会负责筹备组建。按照《国务院关于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设立方案的批复》,设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是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市场需求,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社会有效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新引擎的重要举措。基金总规模为3000亿元,首期1000亿元,存续期限5-10年,主要向保险机构募集,保险机构出资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80%,被誉为“保险业的投资航母”。
目前,基金已签约项目达700亿元,包括2015年12月发行的“招商局轮船股份股权投资计划”,以及2016年4月中保投资募集300亿元保险资金,以母基金形式与上海浦东发展(集团)、陆家嘴(600663)(集团)成立“上海中保浦东城市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监管层对基金和中保投资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此前,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副主席陈文辉都曾莅临公司视察指导,并提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战略指示。
记者获悉,公司目前已入库储备项目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兼顾产业升级、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互联网医疗和大健康等新兴行业,这些项目符合国家战略方向,风险可控、收益良好。除了传统的类固定收益类项目,公司在长期股权投资方向上进行了重点拓展。
据此次董事会披露,公司目前已通过立项阶段项目5个,进入尽职调查阶段项目4个,进入合同文本起草阶段项目4个。其中,拟与招商资本合作成立“物流仓储与新能源产业基金”,与财政部发起设立“PPP发展基金”以及“生态城市发展基金”,与中燃控股合作成立“清洁能源发展基金”,与中交集团合作成立“交通事业发展基金”,与中国建筑(601668)材料集团合作成立“中国建材产业发展基金”,等等。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设立之初就肩负了历史使命,基金规模之大、募集对象之众首屈一指,基金设立和管理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和探索。
作为“国字头”投资平台,业内往往将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与中投、中金等代表国家的投资机构相提并论,而基金管理人——中保投资在建立和完善自身公司治理结构时,也积极比肩国内、国际一流投资机构。公司树立了“制度防范风险、流程管控风险”的理念,目前已出台82个内部制度,覆盖公司运营、员工管理、项目评审、投资决策、风险内控和信用评估等主要领域,初步形成了涵盖事前基础建设和项目源头控制,事中项目尽调、评审、决策,事后项目运营与监控的风控体系。
此外,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即将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业务、股权投资等业务,并制订了多项与此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下一步,将按规定向监管部门申请能力审批和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