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讯 近期上证指数回到3000点附近,盘面显示,投资心态还处于非常谨慎的状态,这有利于回暖行情的延续。目前这个位置是5178点以来的中期下降压力线,有效突破就意味着5178点以来的调整结束,显然,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位置,无疑需要多次反复。影响市场情绪的负面因素逐一明朗,包括注册制、退市、战略新兴板、去杠杆和房地产泡沫等。
同时,宏观经济面的回暖信号或隐或现,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企稳回升;CPI,一年半以来首次突破2%;最重要的是企业盈利出现正增长,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连续7个月下滑后同比增长4.8%。回到股市运行格局,关键要打破僵局,吸引大量增量资金加盟,最重要的还是市场自身形成赚钱效应,而这个赚钱效应就来自于领先股强势效应的有序复制扩散。
每日经济新闻相关分析认为,由以往情况看,A股确实比较容易在月末杀跌,但这又不很确定。一般来说,当央行注资赶不上市场所需,且股指恰好在技术面上有调整压力时,这样的杀跌更有可能发生。因此,接下来投资者可密切关注资金利率走向,当然也可直接观察央行如何操作。
如果市场资金面紧张,大盘本周内或有可能跌至2930点一带,这也是双底的颈线位;如果央行释资充分,这样的杀跌并不必然发生。在时间上,投资者可以本周三为限,因过了本周三,资金压力高峰期即过,届时大盘杀跌风险会小得多。
就操作而言,这两天投资者整体上宜谨慎,一般不可追高加仓,但逢低可考虑适度增持,且时间上越是靠近本周三尾盘,一般就越安全。当然,这里所谓的安全也是相对的,因本周五美国将公布非农数据。假如该数据极强,那么美联储4月加息概率又将增加,这种情况下,下周A股走势仍不会太好。
3000点拉锯 机构加仓减仓陷两难
上证综指3月21日站上3000点后,上攻乏力,最近五个交易日围绕3000点震荡。指数盘整的背后是公私募机构的两难处境。从公募基金角度看,目前的点位市场分歧较大,仓位较低的机构偏向看多,仓位较重的机构则趁反弹减仓;而私募普遍处于低仓位操作状态。同时,有数据显示,近期海外资金加仓A股的力度持续增大。
国泰君安证券策略分析师乔永远表示,增量资金悄然入场或临近,复苏迹象继续获得支持与验证,投资者可以拥抱受益于需求复苏验证的周期品种。
申万宏源策略团队认为,虽然当前市场并未摆脱存量博弈的格局,但其跟踪的股市货币流动速度近期明显上升,显示短期存量资金已“亢奋”起来,“游资乱战”可能是近期市场的主基调。
兴业证券王德伦策略团队也认为,短期经济基本面体现一定向好趋势,政策层面也体现出呵护资本市场的意识。在经济弱复苏而不是强复苏的背景下,建议投资者立足于打“游击战”,收获已有战果。
首先,从全球视角来看,申万宏源认为,美联储加息预期的缓解是全球风险偏好的核心驱动力,A股反弹是全球风险资产反弹的组成部分,短期美元指数“超跌”后的反弹值得警惕,A股短期反弹动能有所弱化。
其次,短期反弹已累积了较大浮盈。东吴证券表示,大盘持续走高,触发大量解套盘和获利盘。受之前市场情绪影响,资金无明显追涨意愿,预期大盘将围绕3000点进入震荡调整期。
但不容忽视的是,资金面也出现了一些有利因素,国泰君安乔永远策略团队认为,此次一线城市房市的政策调控力度超出市场预期,一线城市房市吸金效应的放缓或将使股市重回部分资金视野。
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姚玭也认为,由于地产新政的效果还有待观察,美联储下次议息会议在4月底,3月份经济数据在4月中旬公布,预计短期春季反弹还能持续,但要随时跟踪并警惕上述风险因素,边走边看是为上策。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杰则认为,2月初以来的反弹是“熊市反弹”,目前已经接近尾声。4月上旬发布的通胀数据如果超预期上升,将可能成为终结“熊市反弹”的第一个因素;而二季度人民币汇率趋势如果再次出现反复,则可能将市场的负面力量进一步加强。
实际上,不同的观点正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业内人士称这与不同机构的仓位不同有关,普通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耐心等待趋势信号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