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互联网公司成为重灾区,除了饿了么不合规苍蝇饭店和二手车网站价格不一两件大事外,刷单也再次被提及,然而这次却不止是淘宝系,连闪银、借贷宝、百度钱包、大众点评、美丽说等产品也陷入了“刷单门”。
互联网公司是“被刷单”
电商商家刷单一事由来已久,商家通过刷单快速提升自己的星钻等级和好评率,从而诱导用户下单购买。然而借贷宝、闪银一类产品,并不涉及刷单诱导用户使用一说,又为什么会陷入刷单事件中呢?
315曝光当晚,闪银立即发布公告称“自己也是受害者,也在承受经济损失”,事实确实如此,随着互联网行业竞争的水涨船高,拉新越来越成为各家平台亟需解决的问题,电商平均获得购买用户的成本几年前就已超过百元、P2P行业一个投资人的获客成本更是高达500~1000元,在巨大的获客压力下,鱼龙混杂的各式互联网渠道充斥,优质用户和劣质的刷单用户很难分辨,然而市场无法停滞,平台不得不承担刷单带来的经济损失,这一问题可以说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经受的困扰。
“羊毛党”横行,老鼠洞难“填”
互联网行业广受困扰,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和O2O行业两个竞争“惨烈”的门类,去年借贷宝浩浩荡荡的推出每成功拉一个人,双方各得20元的活动,闪银之前也有成功邀请注册可获25元现金的活动,各P2P平台“注册就送万元体验金”更是标配,这些活动自然引来不少“羊毛党”关注,他们专门为了薅取平台补贴而来。
而且不止“散单”,还有组织者将这部分“薅羊毛”人群集合起来,通过YY语音、微信群、QQ群等方式派单,组织者和羊毛客分担利润,这便是315所曝光的刷单行为,这些人也都是真实用户,用真实的手机号、身份证号、社交信息等授权,其实他们就互联网平台来说还算可以接受,毕竟一人顶多做一次,也都是真实用户,甚至还会有部分刷单用户在产品中留存下来。但是有些组织者用买来的信息,批量刷平台用户数量,这些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才是最棘手的难题。
规避“薅客”,用户辨识成关键
刷单现象是伴随互联网行业成长而起的新业务形态,像附骨之疽一样甩不脱、干不掉,吸取平台资金,但却并不是完全无法规避。据Wecash闪银反映,批量而来的羊毛党最早在14年闪银平台上线之初就发生了,而后更不曾间断,只是他们当中很少能获得额度,例如闪银最高为获取用户放出过“授信有额度即可得25元”的活动,确实引来很多羊毛党,但是这些羊毛党由于信息虚假或者地域等信息不匹配、社交购物账号不活跃等情况存在,不构成审核通过的资质,所以绝大多数都只能批0额度,因此从平台中什么也拿不到。只要不是虚假数据的批量刷取,羊毛客们单个的用户行为也起不了什么影响。
因此像闪银这类通过辨识用户、抓取用户互联网信息、分析用户真实性、活跃度的大数据分析方式,虽然“羊毛”横行,但也并没受多少影响,这点是其他行业可以借鉴的,提升自己对用户的辨识度,对有效抓取用户,避免薅客行为很有帮助。
羊毛党的问题何时能得到解决,我们不得而知,毕竟在利益驱动下的隐形产业链很难被连根拔起,因此就需要互联网平台对自身用户做更多的思量,什么是有效用户、什么是无效用户,不能一以概之的盲目派送用户福利。如果平台都能做到甄别,那才是这个薅客产业链的断送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