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廖庆轩:直接向贫困人口发放最低生活保障
十八大以来,我国把扶贫、脱贫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也取得了新的成绩,据统计,2015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实现全国贫困人口脱贫,使贫困县全部摘帽。就此,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廖庆轩建议,“确定可以动态调整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通过财政资金投入,向贫困人口发放最低生活保障,提高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实现财政资金更为高效公平地使用,减少跑冒滴漏,减少寻租空间。”
廖庆轩说,目前,我国现有的扶贫帮困采用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农房改造等方式,这些扶贫方式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跑冒滴漏、寻租空间较大、公平不够、效率不高等问题。例如,在产业扶贫中,政府补贴一个产业扶贫项目2000万元,项目业主在企业附近招一些农民工,以扶贫帮困。贫困人员的确增加了收入,但业主一般不会(也不应该)高于社会成本出工资。
试图通过大规模财政资金投入,在某个扶贫地区快速建立产业优势,发展贫困地区经济。虽然能在短期内增加贫困人口就业,但这种行政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不能保证贫困地区真正建立起经得住市场考验的产业基础。而代价太高、成本太高,寻租空间较大,带来各种扭曲。”廖庆轩说。
他还表示,“目前贫困人口及收入的统计也值得研究。其实,很多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解决的问题不宜太多使用计划经济的方式。”
廖庆轩建议,不妨把最低生活保障作为扶贫的重点,“国家财政部、民政部等可以对经济情况进行评估,我国处于哪一发展阶段,应该补贴多少为好,参照各国现成经验解决。扶贫帮困应该采用更加公平有效的方式,更加精准、更低成本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