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全国10个省市和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在服务贸易方面本就具有一定优势的江苏省苏州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华社记者刘巍巍
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全国10个省市和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在服务贸易方面本就具有一定优势的江苏省苏州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记者调研了解到,苏州正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激发“试点红利”,加速发展服务贸易。一方面引导相关要素集聚,另一方面也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大胆“走出去”,内外共进、质效并举,促进服务贸易“攀高谋强”。
——跻身试点 “红利”可期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院田伯平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主要靠货物贸易推动。然而,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都对货物贸易提出严峻挑战。通过创新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不仅有利于外贸稳增长,也是调结构、促转型的有效抓手。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出口是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的出口,属于高层次的贸易。”苏州市商务局服贸处处长赵佑宏表示,苏州能跻身试点,和其本身的服务贸易优势分不开。作为江苏省外向型经济的龙头城市,苏州无论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规模均居全省前列。2015年,苏州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122.78亿美元,占全省的40%,其中新兴行业势头强劲。2015年该市国际维护维修服务同比增长91.5%,邮政寄递服务同比增长69.7%,就医及健康相关旅行同比增长72.05%,文化娱乐服务同比增长66.32%,特许和商标使用费、计算机信息服务也有较大增幅增长。
“跻身试点,相关的政策红利更会助推苏州服务贸易的发展。”田伯平说,虽然试点政策具体执行还未定时间表,但相关政策红利已经十分明确。对于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原则性安排,重点对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发展模式、便利化等8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进行探索,有序扩大服务业开放准入。同时,政府管理部门给予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涉及税收优惠、基金引导和融资支持等。
具体而言,在试点地区推广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将享受政策的企业范围由服务外包扩大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其他服务行业,给予减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并对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据实税前扣除;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为试点地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对试点地区进口国内急需的研发设计、节能环保和环境服务给予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融资等业务,对试点地区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全面实施服务外包保税监管。
——内外并举 激发活力促发展
作为全国唯一的“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苏州工业园区近年来大力推动金融服务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金融发展领先优势。园区已集聚金融类机构近700家,初步形成了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多种金融业态并存,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金融机构多元发展的格局,成为苏州全市乃至江苏全省金融机构种类最为齐全、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红利在前,苏州服务贸易将如何发力?据了解,苏州已经制定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初步方案,将以服务贸易发展体制机制、平台建设、政策促进体系等为重点,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具体包括五项措施。
一是推动服务贸易优势行业加速发展。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旅行、文化娱乐、加工服务,在运输服务、旅行、境外建设等行业方面,大力推动产品创新和功能创新;在金融保险、文化娱乐等新兴行业方面,加大投入,实现重点突破,推动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输出的快速发展。
二是加快各类服务贸易发展集聚区和示范区的建设,不断加大对区内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以苏州工业园区中国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等为重点,引导服务贸易各项发展要素向区内集聚。
三是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在电信、计算机信息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以及研发咨询等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逐步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或跨国公司。
四是鼓励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服务贸易企业赴境外投资。引导企业积极获取境外营销网络和品牌专利;支持运输、分销、商贸、文化等服务贸易企业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和本地化经营;加大对文化创意、动漫等新兴产业企业的海外拓展扶持力度。
五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服务贸易领域创新体制。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借鉴先进经验,积极拓展服务贸易领域投融资渠道。
此外,苏州市商务部门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还提出,2016年将继续采取“上门敲砖”“以企引企”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着力吸引国际服务外包龙头型、规模型企业落户苏州;充分利用苏州跨国公司众多的优势,锁定高端服务外包环节,推动跨国公司将区域共享服务中心转移到苏州;加强对国内知名外包企业的招商力度,吸引国内龙头企业在苏投资或设立交付中心;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金融、政府服务等领域的服务外包,推动其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政策落实 人才储备待跟上
虽然有试点利好,服务贸易增幅也较大,但记者调研了解到,苏州服务贸易发展也存在不少现实制约。
田伯平表示,相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难度大。服务贸易零税率只局限在运输服务、研发与设计三个领域。服务贸易企业普遍融资难。建议发展服务贸易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相关举措也应长短并举。“服务贸易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作为政府部门,除了要有一些立竿见影的政策,更要转变思路,营造环境,在体制创新上下功夫,放开市场,真正做到公平进入、平等竞争。”田伯平说。
同时,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不足,开放度较低,服务贸易人才欠缺是发展中的现存问题,苏州同样无法回避。赵佑宏说,由于服务贸易涉及的大多是软技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人员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相比物质生产行业,服务贸易产业的人力资源更具重要性。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服务贸易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外语、计算机基础好,掌握某项专门技术、经营学、工商管理知识及熟悉国际贸易惯例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建议,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请进来”和“派出去”的做法,举办研讨班、脱产进修班、短训班、出国进修和提倡自学等方式来提高服务贸易从业人员素质。同时,应转变旧有的人才选择、使用和培训机制,建立新型的人才晋升选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