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讯周三,市场出现明显的风格转换。题材股全线回落,引发创业板指大幅跳水;以大金融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逆势飘红,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
截至11:30,上证指数报3468.32点,涨幅0.35%,成交额2185亿;深证成指报11996.74点,跌幅0.70%,成交额3035亿。创业板指报2589.21点,跌幅2.49%,成交额792亿。
盘面上看,保险、券商、银行、中字头、基本金属、水泥建材、石油行业、汽车行业等板块涨幅居前;食品安全、石墨烯、环保、中韩自贸、高送转、彩票概念、无人机、木业家具、触摸屏、物联网等板块跌幅居前。
昨日地产股扛鼎,万科、金融街等多只龙头地产股涨停报收,激发了市场人气,带动两市主要股指翻红报收,但前期强势概念股杀跌。自周一开始,金融地产就开始走强,“二八”转化苗头显现。
分析人士表示,未来A股可能会走出“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平衡市。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表示,倾向于在明年二季度之前,如果没有超预期的重量级突发因素的出现,市场将会维持一种平衡的运行格局,非牛非熊。
中信建投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安尉认为,对于当前市场依然维持中期乐观下的短期震荡与整固期的判断,中期乐观因素来自于经济回落趋缓与结构性繁荣持续、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等,而短期震荡整固因素来自于美元加息预期的等待落地,救市政策的退出等增加了市场避险情绪。
当然值得关注的是,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即将召开,有关供给侧、稳增长等方面的措施也有望给市场释放新的政策信号,并有望给市场带来新的催化剂。
从机构动向来看,偏股型基金近期持续加仓,仓位均出现大幅上升。另外,昨日央行实施500亿逆回购,规模达到近期新高。这也给市场资金面带来了保障。
短期来看,部分基金经理认为,避险情绪提升,板块配置以防御性为主,集中在“文教体卫”、新能源、半导体等板块,目前这些板块涨幅较大,短期仓位也要适当控制,但中期看还会围绕这些板块进行炒作。中长期方面,随着市场逐步回归正常状态,预计后续影响市场的因素将回归基本面。基于明年政府将围绕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未来的市场重心将以“改革红利”+“新经济”为主导。
【市场焦点】
截至11月27日,主动股票型基金股票仓位由三季度末的87.02%上升至90.68%,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由65.50%上升至77.20%,相比而言,混合型基金加仓力度更大。
证监会官方网站昨日发布信息,提醒投资者不要参与宣称可以代理投资者进行沪深股票“T+0”交易的网络平台,以免上当受骗。
周三(12月2日),中科创达(300496)在深市中小板上市申购,此次发行总数为2500万股,网上发行1000万股,发行市盈率为22.99倍。
近日来,在A股指数大幅回调的情况下,产业资本、上市公司高管增持的步伐却突然加速。在增持的人群中,不乏之前迟迟未履行增持承诺的股东及高管们。与此同时,部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也开动马力,大肆低吸。A股又一次出现股东、高管的增持潮。
【市场动态】
昨日两市融资余额小幅回升。沪市融资余额报7075亿元,净流入18亿元。深市融资余额报4876亿元,净流入1亿元。
目前地产股的估值较低,万科A等龙头品种的市盈率只有20倍左右,估值坐标的巨大落差或引发更多资金涌入估值洼地效应明显的地产股。
投保基金最新数据显示,上周(11月23日至27日),证券保证金净流入467亿元,为连续第三周净流入,且流入幅度较前一周的52亿元有所加大。
昨日,保监会发布了“2015年1-10月保险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4863.68亿元,占比14.02%。
11月以来,A股经历快速上涨、震荡整固和急速下跌,与此同时,11月下旬开始,沪股通结束连续21个交易日净流出态势,开始缓慢升温,截至昨日,已经连续8个交易日净流入。
【市场观点】
从近10年A股历史走势来看,12月大盘行情跌多涨少,就算是下跌其幅度也远远小于上涨的幅度,这意味着12月行情风险收益比还是较高的。
随着新股申购的推进,打新对二级市场流动性的冲击将逐步减弱,从周四开始,解冻资金回流将助力市场企稳。
在部分投资人士的眼里,所谓“资产荒”是指在利率下行、刚性兑付逐步打破的背景下,银行等大型资产配置机构对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固定收益类资产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资金哄抢“资产”的现象。
分析人士指出,昨日出现市场三个特点与三大积极因素有关,这三大积极信号意味着后市企稳反弹仍是主基调。
短期市场观测的重要时间节点在于打新资金回流,届时市场有望展开“填坑”行情,投资者可趁当前震荡低吸布局,自下而上优选行业“潜伏”。
在创业板已有的484只个股中,28星宿股的上市时间最长,至今已六年有余,是创业板个股中最值得关注与研究的方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