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亿净资金全面流出 五大板块遭遇杀跌
主力异动行为透露一大信号
市场资金进出
根据证券之星快赢数据显示,截至收盘,两市今日的总成交金额为11063.8亿元,和上一交易日相比增加864.8亿元,资金净流出129.3亿。
板块资金进出
主力资金净流入的前五位板块分别是:无
主力资金净流出的前五位板块分别是:机械仪表 信息技术 电子 金融保险 综合类
资金净流入的前五位个股分别是:方大炭素 三 力 士 浦发银行 通鼎互联 莱茵生物
资金净流出的前五位个股分别是:东方财富 金证股份 江特电机 西部证券 中信证券
基金不惧震荡 把握结构性机会紧盯成长主线
自11月9日上证指数挑战3600点以来,大盘围绕该点位反复震荡。本周前两个 交易日,振幅进一步缩小,同时成交金额也有所减少。这种形态表明,大盘整理行情可能已到了中后期,接下来将要面临方向选择。对此,部分基金经理认为,市场 多空分歧加大,短期上升动能有所减弱,但在震荡行情中,新兴产业仍是最有可能孕育出投资机会的方向。
农银汇理行业领先混合的基金经理张 峰认为,随着中国存量财富不断增加,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新一代年轻人有新的消费习惯。随着消费习惯的转变和升级,未来在新兴的大消费领域将孕育出很大 的机会。他认为IP、体育、教育、新一代电商等领域,将会孕育出一批批新的优秀企业。伴随着这些优秀企业的成长,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未来有望逐步实现,而 投资人也将分享到这些企业发展带来的投资收益。
在如何应对市场波动这一问题上,金鹰红利价值混合的基金经理王喆的回答是,长线布局,精 选确定性机会,追求合理的风险收益比。在王喆看来,代表未来经济转型方向的主题或板块有望成为市场持续的热点。他指出,改革进程中将会催生一批好公司,这 些公司规模及盈利能力能够长期保持增长。“我的选股思路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在公司价值的不断成长中获取收益,分享红利。”
事实上,经过几轮主题投资热之后,选股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在富国低碳新经济拟任基金经理杨栋看来,市场的短期上涨已经比较可观,部分标的涨幅已经很高,未来 还是需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基于对全产业链的调研和判断,找到真正穿越经济周期、受益经济变革的公司。杨栋分析,未来整个经济结构存在巨大变数,投资机会 不会仅仅局限在几个行业里面,基于人口变化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兴经济值得关注,如大健康、文教体育、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共享经济等一定程度上代表 了未来趋势,可从中挖掘个股投资机会。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建议投资者见机而动,积极调整仓位。魏凤春表示,短期市场较强的 趋势虽仍在继续,但影响市场的各方面因素上周均少有变化,本周上涨或走平的几率仍然偏高。从周线的角度看,9月中旬以来市场涨幅已经不小,从技术研判来 看,市场处于过热状态。第一,没有多方合力支撑市场上涨的迹象;第二,监管层对市场点位也可能偏于谨慎;第三,创业板换手率已经接近7%的水平,因此建议 投资者见机而动,趋势下行迹象出现时也要高度重视,并积极下调仓位,仍建议配置新兴行业。
银华战略新兴基金经理倪明则认为,未来需进一步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比如国家经济转型、“十三五”规划等带来的投资机遇。在选股上,他会进一步增加团队研究力量,扩大研究覆盖面,参考估值、盈利、潜力、成长性等多个指标,自下而上,选择高成长个股。(上海证券报)
标签:主力研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结构性机会凸显 险资四季度青睐蓝筹股
保险资金对二级市场热情未减。在上证指数徘徊于3600点上下之际,保险资金延续了此前对上市公司调研和举牌的热情,择时相继发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保险资金对于银行、房地产、医药等板块价值投资的业绩依然抱有期待,同时也将关注点投向制造业和消费类等与热点相联系的板块或个股。
业内人士认为,在行情短期延续区间震荡的判断下,投资创业板被视为担负风险的行为,蓝筹股仍然是配置重心,结构性机会短期显现值得期待,特别是二线蓝筹的补涨应当积极把握。与此同时,相应投资风险已经显现,保险资金在投资决策上应当更加谨慎。
险资举牌热情未减
浦发银行近日公告称,截至11月10日,富德生命人寿通过集中竞价系统继续买入浦发银行股份累计已达27.98亿股,持有后者的股份比例达到15.00%。而此前,富德生命人寿在8月末和9月中旬先后通过多个账户以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方式两度增持浦发银行普通股A股共计达18.65亿股,成为浦发银行第三大股东。
此前,前海人寿、国华人寿等保险公司在二级市场举牌,引发了资本市场对于险资动态的关注。而进入四季度以来,另有多家上市公司获得了保险资金的青睐。中煤能源发布公告称,截至10月8日,其股东富德生命人寿及其境外全资子公司富德资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香港)通过二级市场交易累计持有中煤能源H股股份19.89亿股,占其总股本的15.00%,增持价格为每股3港元至5.13港元。
10月9日,万丰奥威公告称,百年人寿8月25日至9月30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买入公司4291.0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其中,8月累计买入1983.26万股,价格为每股16.39元至16.53元;9月累计买入2307.83万股,价格为每股13.38元至30.11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除了三季报显示出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上的配置重心向银行、房地产、医药等防御性板块倾斜外,近期多家保险机构对于上市公司的调研频度并未较三季度有所减弱。四季度以来,保险机构对传媒、制造、环保等板块的部分上市公司保持关注,特别是中小保险公司意愿明显。
投资创业板谨“研”慎行
参与调研的某保险机构投资人士认为,市场阶段性波动的预期明显,而IPO重启则说明市场秩序已经在向良性推进,机构投资者特别是保险机构在资金运用方面更应理性为先,把握好投资时机。
从三季度保险资金持仓的情况看,创业板受到了各路险资不同程度的青睐。有券商分析师认为,险资可投资创业板股票作为保监会给险资投资松绑的重要一步,丰富了险资股票投资品种,有利于险资挖掘成长型股票,但也对险资股票投资提出了很高的风险考验。从目前的情况看,保险资金较为偏好热点题材概念股,包括“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国资改革等领域。
而从调研的情况看,保险资金在投资决策上也更加谨慎。在行情短期延续区间震荡的判断下,投资创业板被视为担负风险的行为,蓝筹股仍然是配置重心。在标的的选择上,投资人士承认结构性机会短期显现值得期待,特别是二线蓝筹的补涨应当积极把握。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对于所调研的创业板个股,多数保险机构保持谨慎态度。投资人士表示,虽然保险资金在多个场合与券商、基金、信托等投资机构扎堆调研热门题材个股或挖掘有升值潜力的标的,但出于险资自身特点,在投资行为决策上并不会一味跟风炒作,价值投资理念依然是最终坚持的关键标准。
中小险企风险之剑高悬
与此同时,权益类资产的配置风险对于保险资金而言依然是悬梁之剑。保监会人士表示,目前宏观经济环境对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运用构成短期利好。从资产端看,新增固定投资收益率下降,但存量投资价格上升和权益类投资的获益基本可以抵消这一影响,但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相关风险已经开始暴露,二级市场投资的风险值得警惕。
近日,中邮人寿保险首席投资官陈宇在一次业内会议上表示,在承保加投资双轮驱动上,中小公司靠承保实现盈利还面临巨大挑战,投资端仍承担了大量投资收益回报要求。中小公司和大公司竞争很难获胜。面对近两年资本市场跌宕起伏时机,中小保险公司应做出一些有自身特点的工作。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中邮保险整体上的盈利远远高于去年。
百年人寿总裁邹水平表示,价值成长对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尤其重要,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保证业务品质是投资的驱动力。百年人寿近五年来平均的投回报率达到6.2%,在投资新政策下,如何充分利用政策资源,规避市场风险,获取市场机会,需要认真思考。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研究报告》认为,中小寿险公司在投资结构上整体以固定收益类品种为主,在债权计划和其他资产的配置比例高于大型寿险公司,在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资金运用渠道窄,收益提升受限。在申请投资牌照和新业务资质时,由于人力、资产规模、资本金、制度、系统风控等多方面的资源劣势,仍面临较高的门槛限制,在投资范围和投资工具的选择上限制较多,能够实际运用的空间有限,更多局限在传统资本市场投资渠道。
保险机构人士认为,对于保险资金在四季度选股而言,9月中旬之后多个板块相继启动上扬行情既可作为参考,也对判断力构成一定挑战。特别是调研活跃的中小保险公司希望在二级市场上有更大作为,但同时面临的权益类投资风险也不容忽视,投资行为应当更加谨慎。(中国证券报)
标签:主力研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