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市场新闻 >> 正文
三大利空VS三大利好 A股中长期行情可期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5-11-15 10:33:00 点击数:184
分享到:

IPO重启或宣告今年6月以来的“股灾”终结,A股进入新常态。

对于IPO重启后的发行节奏安排,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11月13日表示,“先期已获得批文的28家公司中,10家先期已进入缴款程序的,将在11月20日左右刊登招股书,剩余18家公司分两批启动发行。”

随着A股IPO重启,机构认为,“钱多+资产荒”的逻辑被进一步强化,大类资产配置格局向有利于股权的方向演绎,有利于股市中长期行情的发展。与此同时,降准降息及逆回购加码的概率或将上升。从更乐观的角度看,如果改革进程配合,慢牛可能已经到来。

不过,《中国经营报》记者也注意到,两大知名分析师——兴业证券张忆东和国泰君安任泽平都先后对A股在谨慎乐观基础上表达了忧虑。

张忆东表示,有机构和舆论又开始重提牛市,而这一现象恰恰反映出后知后觉的投资者已经入场。他强调,行情不会重演上半年的逼空式疯牛,需要降低收益率预期。但他同时又表示,“降低收益率的预期,并不是看空。我们想表达的意思是(后市),上涨幅度相比较深秋行情要弱一些,同时震荡幅度会大一些”。

三大利空VS三大利好

11月12日,A股终结6连阳。各板块跌多涨少,六成个股下跌。交通、互联网、券商、铁路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11月13日午间收盘,上证综指失守3600点,次新股暴跌,大面积跌停。

“今天的大跌主要受海外市场影响拖累。”杜晓(化名,北京某QDII基金经理)11月13日告诉记者,“受市场对需求下降和供应过剩的担忧影响,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隔夜大跌,令全球股市承压。”11月12日,欧美股市全面下跌,标普500指数收跌1.40%,道指收跌1.44%,纳指收跌1.21%。富时泛欧绩优300指数收跌1.61%。香港恒生指数11月14日开盘后也大跌1.9%,创9月29日以来最大跌幅。

虽然判断大盘做空动能基本衰竭,但是,综合机构观点,目前市场还存在三大利空因素的打压。

首先,A股市场的持续反弹给参与沪股通交易的境外资金逢高减磅的机会。截至11月12日的连续18个交易日,沪股通累计净流出资金245.5亿元。

自10月16日至今,沪股通持续处于资金净流出状态,为去年11月17日启动以来首次外资借道沪港通连续资金净流出时间最长的一个周期,累计撤出资金超过200亿元。

对此,杜晓表示,沪股通本身主要是沪市的蓝筹股。近一段时间,AH股的溢价指数一直在扩大。对于境外资金来讲,价差扩得越大,A股相对价格越高,境外资金撤资的意愿就越强。因为,这些股票有部分在香港上市,外资容易找到相同或类似的投资标的。

其次,美联储年内加息预期助长了资本的外逃。

外媒最新调查显示,90%以上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今年12月会加息,10月初还有约三分之一的受访经济学家不这么看。

高盛经济研究团队发布的最新报告则预计,美联储加息步伐可能会大于超出市场预期。

第三,本轮反弹以来市场一直没有像样调整,巨大的获利盘与套牢盘仍然是大盘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也直接导致盘面个股大幅分化。在此背景下,短期系统性调整风险在所难免。

市场多空博弈的同时也少不了好消息。

11月13日,MSCI首次把在美国上市的14只中概股纳入其中国A股指数和明晟中国指数。这也预示着A股纳入MSCI指数为时不远。

据悉,MSCI明晟指数是目前全球基金经理采用最多的一种基金指数。在欧洲大陆,三分之二的基金经理在使用;而在北美和亚洲,更有超过九成的机构性国际股本资产以它为标的。市场预计,上述中概股可能吸引约70亿美元追踪指数的ETF资金。

此次中概股先行,再结合人民币很有可能于11月纳入储备货币特别提款权(SDR)的背景,为A股进一步国际化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海外投行预计,如果人民币加入SDR将增加人民币资产在国际投资配置中的分量。未来5年,中国将会吸引4万亿至7万亿元人民币的国际资金配置人民币债券市场,明年流入的海外资金或达5000亿元。

伴随着大盘指数和交易量的节节攀升,各路资本二级市场增持、举牌潮重新再起。Wind数据显示,10月以来,重要股东二级市场总体呈现买入大于卖出的状态,期间增仓参考市值达到563.7亿元。大股东逢低增持甚至举牌,显示出市场已经度过阶段性底部。

IPO重启不改市场短期趋势

影响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变量是IPO的重新启动。

IPO重启背后,不仅伴生着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而且,新股申购预先缴款制度的废除,意味着IPO不再像以前那样会对市场造成抽血效应。至此,IPO重启是重大利空或将成为历史。

博时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李权胜判断,在IPO重启对市场的影响面上相对偏乐观。

证监会近期宣布,暂停了4个月的IPO重新启动,此前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将按现行制度恢复发行。与此同时,取消新股申购预先缴款制度,转为确定配售数量后再进行缴款制度,是完善新股发行新政措施中的最大看点。

IPO重启时点虽略早于市场预期,但上述政策细节彰显监管层审慎的风格。但更重要的是,重启IPO表明决策层进行资本市场化改革的坚定决心。

“IPO重启之后即伴随着发行规则的变化,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未来注册制实施的一个逐步试验的过程。”李权胜分析,此次重启IPO,监管层并非只是简单直接重启新股融资,而是考虑完善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市值配售。“这就使得未来参与新股申购的资金必须要有持仓的要求”,相对于这一点,李权胜认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IPO重启对市场中短期的负面影响可能并不会很大。

泰达宏利基金经理丁宇佳也表示,由于不再需要预缴款,新股募资对于二级市场资金面几乎不再有影响。而且,打新新规更加利于网上投资者,对于网下投资者来说,预计参与机构将更多,可能会降低新股中签率。

从募资规模上看,中信证券将IPO重启对流动性影响归结为“中性”。因为“对比再融资规模,重启的IPO的规模要小很多,量化角度看对市场流动性需求影响较小。”

第一批重启的10家IPO为之前已启动新股发行程序的公司,大部分的募集规模在3亿~4亿元,总共募集规模在40亿元左右。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再融资(定增)已重启,月融资规模在400亿~500亿元。

从宏观经济的背景看,IPO重启意味着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有了重新开放的通道,此举能真正起到稳定实体经济、降低资金杠杆率的作用。这一点对实体产业的意义要远远大于重启IPO对股市本身的影响。

另一个好消息是,宏观经济的企稳。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比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9月增长0.46%。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交银施罗德分析指出,整体来看10月工业和基建投资仍然比较疲弱,不过从消费端、工业价格方面能够看到一些企稳迹象,同时基建投资自筹资金改善也值得重视。

与此同时,消费数据也出现小幅改善。10月消费端出现一些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名义和实际同比增速均较前月出现0.1%和0.2%的提升。汽车销量改善明显,同比增速自9月2.1%提升至11.8%。对应到工业生产端,汽车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也自2.7%提升至7.3%。

消费增长也成为机构眼中的投资机会。

“具体分析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中产阶层的消费,除了常规高品质的日常消费外,目前中国老龄化问题趋向严重,医疗服务、养老等行业未来的潜在需求及消费是非常巨大的。二是新兴的消费,指国内近年来兴起的相关消费及趋势,主要体现在文体传媒等领域。”

股民天地网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信息中的文字和引用的数据、图表、图片等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等。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第一时间告知删除。
您还在为选股而苦恼吗? 请免费下载最新推出的《操盘软件富赢版V10》试用。《操盘软件富赢版V10》在原有软件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新功能,并内置选股方案,让选股更加容易。新增加个股短线操盘,中线操盘提示,让您安全获利。软件免费下载地址:
http://www.bjzq.com.cn/Soft/ShowSoft.asp?SoftID=15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了解更多惊喜功能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热点
全站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