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该局今年来率先建立“互联网+税务”的业务链条、信息体系、前瞻布局,初步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税务新生态,有效促进税收遵从、收入质量和纳税人满意度的提升:1~8月组织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7.5%;截至8月底,管理的正常纳税户比重为89.5%,比上年同期提高3.35个百分点,有税申报户同比增加1.5万户,纳税遵从明显提高;第二季度公众满意度在全市24个窗口行业中排名第五,满意度排名较去年上升了6位。
——以用户思维建立全链条“O2O”办税服务。基于用户即纳税人的需求,打造O2O(线上与线下)办税模式。一方面,建立完整的线上办税体系。融合开发电子税务局、移动APP、微信、微博、新门户网站等平台,95%的地税业务可线上办理,纳税人只需“指尖操作”,即可办理“登记—申报—缴款—凭证寄递—咨询辅导—享受优惠”全流程业务。另一方面,使线下与线上服务相融合。创新推出互联网发票服务,线上申请、线下配送,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领购和验销发票,2015年网购发票量253万本,占全市发票销售量的14%。创新推出发票查验APP,公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发票真伪;应用Hadoop分布式计算技术,通过手机、门户网等各类渠道查询发票从耗时5秒缩短至0.12秒,用户体验大幅提升。
——以大数据思维推进涉税数据增值利用。树立“泛在联接、为我所用、面向大众”的大数据思维,发掘数据价值,充分运用近年建成的信息数据平台和征纳互动渠道,使涉税数据形成“外部-内部-社会”的信息“活水”。一是外部数据应用进来。建立与市场监管、国土、社保、国税、经贸信息等15家单位的数据共享机制,采集29类、70余项1.4亿条第三方信息,还探索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外部数据,与征管数据融合建立“云数据”,开发100多项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识别。二是税收信息推送给纳税人。针对风险疑点开展应对,其中低风险事项通过短信、APP等移动渠道推送给纳税人,引导其了解风险、自查自纠,今年推送低风险疑点信息1809条;分析筛选有减免税资格的纳税人,2014年以来已向130万户次纳税人定向推送享受优惠政策的提示信息;根据纳税人特点,批量、定向进行税收辅导,目前已发送纳税辅导信息30万条。三是对外开放涉税诚信数据。开发建设税收征信数据平台,依托该平台与银行、腾讯共同推进“互联网+”P2P网贷业务、征信业务,为诚信守法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热情。
——以社会化思维共建和延伸资源聚合的办税网络。充分利用、对接、整合各类公共资源,最大化地为纳税人创造办税便利条件。与深圳市场监管、国税、公安、社保等部门密切合作,在全国率先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并实现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理。在协议缴税、储蓄扣税等传统缴税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银行、银联、腾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在全国税务系统率先实现微信支付、网银缴税和POS缴税,建立完整的“互联网+多元化缴税扣税”渠道。尤其是今年8月28日推出的微信支付缴税开移动支付之先河,满足纳税自主办税、异地缴税等实际需求。
——以平台思维抢滩前瞻性“互联网+”布局。相比企业纳税人,深圳自然人纳税人数量庞大、超过1500万。为此深圳地税以平台力量代替人力,率先全国推出自然人税务局,通过消灭办税“痛点”、提供便利服务。目前,平台实现互联网实名认证开户、涉税信息实时查询、完税证明开具打印、个人涉税信息采集与维护等功能;未来将逐步涵盖申报纳税、辅导咨询等业务,成为面向个人税收管理的网络化“一站式”税务局。此外,还搭建“互联网+实时咨询管理”平台,整合电子税务局、移动APP、微信、QQ等互联网常用渠道,建立与纳税人的实时在线连接,统一规范税收知识,多渠道地与纳税人税企互动,2015年通过该平台解答纳税人问题2.4万条。
下一步,深圳地税将全面开展以“互联网+”为显著特征的税收风险管理;着力建设智能化纳税咨询平台,创新纳税人交流、互助的“众包”咨询方式;建立统一的税收数据融合平台,对外开放数据接口,逐步将税收数据应用向电子商务、征信业务和中介服务等领域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