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中金公司:股权质押风险有压力 但可控
全球风浪中A股何去何从?
八大机构:9月将围绕3000点波动 上下空间皆有限
===全文阅读===
中金公司:股权质押风险有压力 但可控
股权质押的规模有多大?
1)存量2.7万亿,其中2015年净增加1.4万亿。目前2.7万亿的质押市值约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16%,占总市值的6%。规模不容小觑。若按质押时的股价计算,2015年净增的质押市值为1.66万亿,但经历6月份以后的市场调整,目前的质押市值下降至1.4万亿,降幅16%。
2)估算股权质押净融资额1.1万亿,其中2015年净融资规模0.66万亿。根据股权质押的规定以及目前质押方设定的质押率,我们假定沪深300成分股质押率为50%,创业板质押率为30%,其余公司的质押率为40%。按此估算2015年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质押获得的资金额为0.66万亿。
3)券商渠道的股权质押占比最大。2014年至今2.3万亿的股权质押市值中,有1.3万亿的质押方是券商,占比57%。其次是银行(0.5万亿,23%)和信托(0.3万亿,12%)。这也意味着若股权质押出现风险,券商将首当其冲。
4)分行业来看,房地产及新兴成长性行业股权质押规模较大。其中医药生物质押市值0.3万亿,规模最大;其次是融资需求一直较高的房地产行业;TMT行业如传媒互联网、电子、计算机等质押市值也相对较高。
质押风险在哪里?
目前市场对于股权质押的担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8月末多日出现当日解押规模高于新增质押,表明风险开始显现。受2015年上半年股市繁荣影响,股权质押规模增长较快,尤其在5~6月份,出现了加速上行的迹象。但6月中旬以后市场波动,新增股权质押规模也在下降,尤其到了8月,市场的加速下跌使得近期单日的解押规模开始频频高于新增质押,表明因股价下降带来的解押压力已经显露出来。
2)就整体市场而言,质押产生的平仓行为将与股指形成负向循环。目前质押机构对于质押标的一般设定的预警线和平仓线分别为160%/140%或者150%/130%。当股价下降使得股权质押仓位达到预警线时,质押方会提示质押人解押,或者追加资金或股票;但若仓位低至平仓线之前客户仍未解
押或补仓,质押方可选择卖出股票(限售股申请司法冻结)。质押方的平仓行为以及质押人通过减持其他股票筹资补仓的过程在短期内均对股价形成进一步的下行压力。
3)当质押股遇上高估值。一般而言,当股价低至质押警戒线附近时,其距质押时的价格已经有30%~50%的跌幅,空方压力本应因价值逐渐显现而有所减弱。但目前的市场背景是,部分高估值个股即使已经遭遇深调,估值也未必便宜。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目前股价距今年高点下跌50%以上的“腰斩股”有1631只。这些个股中,仍有85%的公司P/E估值仍在30倍以上。如若市场处于弱势环境,高估值个股遭遇质押风险时回调压力更大。
针对一些关键问题的量化解读
1)股权质押风险难以对金融体系形成冲击,估算目前对银行影响仅为0.03%。但会影响该业务发展。市场上很多投资者担忧2.7万亿的质押存量规模不小,有可能会对银行等金融体系造成冲击。但事实上目前质押方的平仓线一般设定在140%/130%。也就是说在遵循规则的情况下,只有出现质押股股价恰好在平仓线附近出现连续3~4个跌停,导致质押方无法在亏损前完成平仓时,质押方才会出现浮亏。其次,即使假定质押方并未平仓或敦促质押人补仓导致浮亏,简单估算目前的浮亏金额也仅为45亿元。
2)质押方平仓将对二级市场和个股产生流动性压力,估算目前低于平仓线(假设为140%)的股权质押市值约为1830亿元。另有1210亿元介于预警线与平仓线之间。简单估算目前触及预警线(按160%假设)的股权质押规模为3040亿元,在平仓线(按140%假设)以下的股权质押规模1830亿元。若质押人不进行解押或补仓,将面临质押方的平仓风险。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平仓压力可能远低于1830亿元。平仓是股权质押流程中的最后一步,由于目前货币政策放松趋势下,总体流动性较为充裕,资金成本较低;同时股份如若被质押方平仓可能会影响质押人的控股地位(如若为控股股东)或话语权。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多数质押人会选择解押或补仓的方式来解除股权质押的风险,实际的平仓压力可能并不大。
总之,基于情景假设分析,上证指数2000点以后股权质押的边际影响才会逐渐减弱。(证券市场红周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全球风浪中A股何去何从?
踏入九月份,全球市场气氛相当诡异。以往我们一直说全球因素影响中国股市,可是到了今年的下半年,情况出现微妙的改变,一切皆倒转过来,就是中国因素开始影响全球股市,而全球股市的表现曲线加剧中国股市的动荡。
就以早前8月21日美股大跌为例,当时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最新发布的宏观数据疲弱、中国需求减弱导致全球科技产品需求放缓、中国需求下调导致商品需求下降,站在全球投资者的眼中,全部都是中国因素所导致。外围震荡再度影响内地资本市场的表现,形成恶性循环。
到了九月首个交易日(周二),全球股市再次受中国因素拖累而大跌,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跌至49.7的三年低位,制造业再陷收缩,9月2日首先推倒A股、随后日股、欧股及美股也受悲观情绪冲击,犹如多米诺骨牌倒下。美国道指更曾急挫440点,欧股亦跌逾2%,原油价格大泻逾6%。
有趣的是,避险资产如日圆和黄金却出现上扬,可见市场避险情绪相当浓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早前预期,须再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呼吁各国小心受中国经济放缓波及。在过去半年,中国一方面采用财政刺激政策,尝试扩张需求,可是未能有效抵消内生性需求的萎缩。与此同时,在人民币汇率和劳动力成本高企的环境下,中国出口无法得益于全球需求的扩张,加上内地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犹存,降息降准的确有其必要性。
不过,“双降”亦未必能够一箭双雕,既救经济又救股市。早前A股剧烈震荡,投资市场早有双降救市的预期。笔者认为,终极救市能否成功,必须以内地经济回暖及企业盈利趋稳回升为重要指标,届时A股牛市才能够重新开展,而目前条件并不具备。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A股,市场的焦点在于大规模的支撑股市政策是否会持续?A股在7月反弹主要受惠于一系列救市措施。可是中国的宏观经济面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在经济结构性改革及转型的历程中,产能过剩是中国目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之一,国家希望以“一带一路”的战略来吸收过剩的产能。不过,远水不能救近火,产能过剩在短时间内是消除不了的,产能过剩亦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若要有效对之,中国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而“一带一路”亦需要加快落实,笔者估计相关对应政策将成为2015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市场焦点。
如何缔造一个更佳的股市环境将会成为重点。当前,中国及美国经济的前景极为关键。先看美国,美国经济数据虽然并非一致向好,不过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及房地产市场的温和复苏都强化了经济复苏的预期,可是偏低的通胀水平和全球风险爆升的情况下,弱化了美国9月份加息的预期。而美国周二公布的供应管理学会(ISM)制造业指数PMI虽然由7月的52.7跌至8月的51.1,是逾两年低位,较预期为差,而Markit制造业PMI由7月的53.8跌至8月的53,是近两年低位,但是仍在扩张水平。
当笔者参考全球已公布8月份PMI数据的29个国家及地区中,其中三分之二较7月份表现差,而10个国家及地区的制造业活动已陷收缩。全球经济增长将较7月时的预测为弱,笔者估计其他新兴国家或受中国经济放缓、全球游资收缩和美国加息前景这三大问题持续拖累。
坦白而言,中国经济并非急速下滑,中央政府有方法处理目前挑战,但经济转型期间难免路途崎岖。2015年新兴市场危机酿成10年内第三次通缩威胁,上两次是2008年美国次贷风暴及2010年欧债危机,是次可谓1997-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迷你版,货币贬值带来价格及贸易量的双重震荡,将令机构不断调低全球生产总值(GDP)及股市的预测,股市将于未来数个月寻找到新的底部。
观测A股市场长线走势,人民币汇率走势也是全球投资者关注的重点,目前全球投资者一面倒地认为人民币汇率将持续呈现弱态,这对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造成一定的压力。近期,我们在香港外汇市场中观察到,人民币资产正透过不同渠道转为港汇,目的是避免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将带来的潜在损失,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汇率的观点亦会影响A股市场的表现,绝对需要加强观察跨境资金流向。
目前的状况与1997亚太金融风暴有点象,和2008年完全不同。2008年是全球市场同步繁荣后的崩塌,而上世纪90年代是由于不同国家处于相反的经济周期,美国加息预期导致的资金流动,市场平衡一夜崩溃。客观而言,现在的危机有点像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危机从亚洲货币贬值潮开始,从而影响到了全球市场。
参考市场的观点,2015年重演2008年的机会非常低,重演1997年亚太金融风暴的机会也不高。关键点在于新兴市场国的外部债务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一直在降低,全球经济体吸收了上世纪80年代拉美和90年代东南亚的教训,就算出现冲击,估计力度也将会较轻。
股市因为前几年的量宽政策,已经透支了未来的增长空间。中国因素对美股的影响也不能忽略,尤其是美股市场中的大型跨国企业和中概股,中国宏观经济面和企业前景是两大焦点。对不少跨国企业而言,中国市场是其重要利润来源之一。早前,人民币突然贬值,经济增长又面临压力,对企业前景,不言而喻。
目前,投资者更为担心的是,新一轮危机是否即将爆发?若真的爆发,全球央行[微博]会推出新的QE(量化宽松)救市吗?要制止目前风暴蔓延,全球央行的确需要迅速行动,甚至是到了最后关头,联手买入资产。如果仍未见效,扩大量宽就需要摆上议程讨论。
美联储过去6年的3轮量化宽松,推高了美国三大股指涨了近3倍。日本日经指数也因为日本版量宽一路狂升,直到今年突破了两万点大关。不过,美国已经到了退出QE的边缘,我们要让美联储作为全球央行的首领再度推行量化宽松的机会实在太低了。
美国维持低利率环境已经太久了,失业率在年底应该会收窄至5%以下,其实远低于原定6.5%的加息门坎。美国宏观经济资料虽然缺乏惊喜,但正处于复苏阶段。面临全球市场动荡,9月加息机会虽然大减,但是年底前加息的机会还是较大。不过,由于近期人民币突然“一次性”贬值3%、新兴市场货币出现恶性贬值潮,不排除美联储会考虑推迟加息的时间表。不过,推迟并不代表会有新一轮的量宽,美联储早已宣称会退市,实在难以打破自己的信用,再度加推量宽。
参考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早前会议纪要,多数委员认为,加息的条件尚未成熟,但正在接近那个时点。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价格亦显示,美联储在12月份会议上宣布首次加息的机会依然存在。在欧元区方面,在3月9日万亿量宽启动后,经济出现复苏,但前景难测。欧元区内货币联盟面临的挑战甚大,难以满足欧盟所定框架的同时,又满足成员国自身的需要。与此同时,德国的立场也相当重要,面对欧元贬值及欧元区解体的难题,一时两刻也难有答案。故此,欧元区复苏也成了一个疑问。
在2015年余下的三个多月中,A股将处于全球经济震荡的中央,作为投资者,笔者认为必须持盈保泰,小心谨慎。(经济观察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八大机构:9月将围绕3000点波动 上下空间皆有限
8月大盘剧烈震荡,全月振幅高达31.54%,并一举跌破7月底部3500点,创下了2850点的阶段新低。进入9月,这一趋势仍未扭转,9月头两个交易日,指数再跌两天,刨除银行股奋力拉抬的原因,上证指数实际上开门绿。那么,对于整个9月,机构牛人们是怎么看待趋势与机会的呢?是继续寻底之路,还是绝地反击开始?某报采访了多位市场人士。
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
关注五大机会
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9月关键是确认底部、蓄势待发。首先,在当前市场信心崩溃,预期极度悲观的背景下,降息降准、打击违法证券活动、提高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等这套组合拳亮点在于“稳经济、稳汇率”进而“稳信心”,有助市场短期反弹和阶段性见底。
其次,人民币汇率短期趋稳有助于行情进入新均衡期;最后,便宜是硬道理,不论是价值投资还是成长投资,各种风格类型的投资者已经能找到“自认为便宜”的股票。中长期投资吸引力的显现,有助于稳定住短期恐慌筹码,从而封杀指数调整的空间。
短期市场由“滑头”主导,看图说话、情绪易变、波动性大的特点将制约9月行情继续反弹的高度。当前,极端情绪反复宣泄之后,杠杆资金量显著下降,机构仓位也在相对低位,因此,“空头”已经失去了做空能力的仓位筹码,只能依靠传播负面消息做空;但是此前的“多头”现在已经纷纷成为惊弓之鸟、信心仍待修复。
此外,“维稳窗口”之后,滑头可能会获利了结,引发波折。不少投资者相信,近日的反弹与9月的“维稳”有关。维稳时间窗口之后,部分滑头很可能减仓观望,但是考虑到空头做空力量的衰竭,9月行情的波折将有助于确认2850点附近是否是市场底。
就机会来看,张忆东表示可以关注五个方面:一是高景气行业,包括餐饮旅游、传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养殖、电子元器件以及自下而上精选出的消费服务以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细分领域中的绩优蓝筹股;二是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加码预期的领域;三是前期遭遇股灾投降式抛售的主题投资;四是并购重组、近期被大股东/高管大幅增持、举牌的股票;五是暴跌过后的成长股。
广证恒生证券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张广文:
围绕2800-3400点进行震荡
广证恒生证券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张广文认为本轮牛市行情走牛的逻辑是宽松的货币环境带来的无风险利率下降以及市场对改革的高预期。当预期自我强化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基本面迟迟未能发出改革带来经营效率提升的信号,预期的打破使得股价上涨难以为继,叠加去杠杆资金规模较大,6月至8月的调整行情便发生了。随着流动性驱动逻辑逐步向基本面驱动逻辑转变,未来股市的重新走强或将依靠于改革带动基本面回暖,从而驱动风险溢价的上升,而不再仅仅依附于无风险利率的下降。
从相对估值来看,经过几轮拉锯之后,以沪深300/创业板指数市净率之比已回归至中期均衡水平,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成长股相对估值已进入较为均衡的状态。
趋势上来看,张广文认为短期走势的性质仍属于超跌反弹。由于前期杀跌时间之短、跌幅之大,大量套牢蓝筹并未得到有效充分的换手,市场整体仍处于未出清的非均衡状态,因此重新走稳仍需时日。一方面,考虑到当前指数的上方有年线和3388-3490的跳空缺口的压制,判断3300-3500点将成为箱体的顶部区域。另一方面,经过两轮悲观情绪的宣泄之后,尽管底部仍有待探明,但整体来看,9月继续向下的空间不大,9月将围绕2800-3400点进行箱底震荡。部分蓝筹股已出现建仓机会,中长期大资金可逢低建立底仓,建议关注蓝筹板块中高股息率低估值的个股。
财富证券策略分析师李孔逸:
在3000点可能会筑底
8月中旬上证指数急转直下,由上涨转为下跌,并一举跌破7月的底部3500点。财富证券策略分析师李孔逸表示,3500点的政策底破掉后,市场底的探明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政府再度救市后,市场出现了快速的反弹,但国内经济仍在底部区域挣扎和全球估值趋势下降等制约股市走牛的因素并未消除,短期内大盘仍有向下探底的可能。
继6月后半月的去杠杆后,8月份的A股再度陷于多事之秋中,在经历人民币汇率闪贬、新兴市场货币竞相贬值、全球市场风声鹤唳纷纷跳水等诸多事情冲击后,A股在短短7个交易日内大跌30%,跌幅之大、跌幅之快为A股1996年来所罕见,直到央行降息降准、股指期货做空限制以及汇率逐步稳定等利好情况下,A股才逐步企稳反弹。
近期国家领导人表示,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另外,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继续贬值的基础,能够保持在合理的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从这些举措和讲话可以看出,管理层并未放弃救市,投资者信心也有所回暖。
李孔逸预计接下来的9月份,A股将围绕3000点的位置构筑底部区域,个股震荡分化在所难免,而且股市在经历暴涨暴跌后,无论资金供需和市场信心的改善还是估值体系的重构都需要时间,因此大盘休养生息的时间可能较长。
就投资机会来看,李孔逸建议谨慎持股,优选中报预增股和业绩出现向上拐点的优质蓝筹,关注部分主体概念股如国企改革和十三五规划概念。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游文峰:
上证指数围绕3000点运行
8月上证指数再次迎来在上半旬迎来弱势反弹,但是到了下半旬,却连续出现数日暴跌,再现千股跌停,短短7个交易日,沪指跌幅超过25%,创业板指数跌幅近30%。连续暴跌的市场让投资者信心受伤严重,目前对于投资者来说,最为关心的就是当前市场究竟是进入牛熊转换还是牛市中继。
在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游文峰看来,其更倾向于牛市中继。他指出,只有经济失速、改革与转型失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才会触发牛熊转换,而当下,政府底线思维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决心,在通胀和资本外流双重压力下,央行意外降息可见其稳增长的决心,双降之后央行仍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继续投放流动性,而财政政策方面,预计下半年也将继续发力,经济失速的概率不大。
另外,当前私募机构仓位普遍较低,公募基金短期赎回压力小于当时救市前情况,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仓位测算大约是 82%和32%。市场继续大幅杀跌的可能性不大,但要走出颓势,游文峰表示,必须看到改革超预期推进、汇率预期稳定、基本面见底回升。后期需要继续观察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公布、美联储加息进程以及人民币汇率走势、稳增长政策力度等。
因此,从综合判断来看,游文峰认为,在不出现极端情形之下,9月预计沪指将围绕3000点位置构筑底部区域。系统性风险过后,低估值蓝筹具备跌出来的机会,而风险偏好下降之后股指依然高企的新兴成长股或仍需挤泡沫,市场将呈现结构分化。
就机会来看,游文峰建议投资者保持防御性的仓位,当前位置可逐步建仓低估值蓝筹和白马成长股。
北京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策略师杨玲:
短期会经历反复盘整、震荡
虽然大盘在近期迎来了大跌,但是对于后市,北京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策略师杨玲仍然坚定看多。
回顾诱发近期两轮大的暴跌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查配资去杠杆引发的市场的第一轮大跌;二是对人民币贬值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的担忧引发近期市场第二轮大跌。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去杠杆已经基本解除;由于政府或者央行有足够的空间和能力稳定人民币汇率稳定,基本不会出现由于热钱流出导致人民币无序贬值,进而对人民币资产造成很大冲击这种情况。因此这些大的利空已经过去了,而且短期波动不改牛市基础,依据政策面、货币面和经济基本面,目前仍处于牛市阶段,因此我们判断在市场反复筑底盘整之后,市场底渐现,后期会震荡上行。
政策面上有不断的利好政策出台;资金面上货币持续宽松,流动性较为宽裕;经济基本面上来看杨玲判断经济大概率会在4季度迎来温和复苏,主要是基于两点:从长期来看,改革持续推进会逐渐见效;短期来看,各项强力稳增长的政策和措施会快速、高效的执行下去,短期会刺激经济的温和复苏。
综合判断,因此杨玲认为股市的长牛慢牛格局不变。但是短期来看,由于6月份以来的剧烈震荡给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影响,资金的风险偏好下降,投资者的情绪和信心恢复需要一段时间,短期大盘大概率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反复盘整、震荡筑底,待底部夯实和市场情绪恢复之后,会震荡向上。
广东煜融投资管理公司高级研究员彭钦海:
本月是转折月
8月A股走势波动巨大,沪指全月振幅高达31.54%,远高于 6月和 7月的 28.85%和22.06%。涨跌幅方面,上证综指、沪深300、中证500、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的月涨幅分别为 -12.49% 、 -11.79% 、 -14.83%、-14.43%和-21.38%。
对于9月,市场一片担忧。但广东煜融投资管理公司高级研究员彭钦海却对9月比较乐观,认为9月很可能是转折月,会开启一个上涨波段。
彭钦海给出的理由有两个:其一,经过两轮杀跌,市场的阶段性风险基本释放得差不多了,部分蓝筹股已经回到合理估值区间,再向下已无多大空间;其二,从技术走势上来看,上证指数、深成指即将在这个位置形成日线MACD底背离走势,而6月份时形成MACD顶背离走势引发了剧烈的股灾,这次的底背离走势一旦形成,威力不容小视。因此,9月很可能是一个转折月,会有不错的上涨波段,至于能否演变成牛市下半场,还需要到时再作研判。
中长期来看,彭钦海坚定看好A股牛市。他的逻辑有三个:其一,中国经济依然是增长较快的经济体,改革、反腐等将进一步激活各方面活力;其二,国家队巨资进场救市,这些资金是要赚钱的,A股中期仍将向上迈进;其三,养老金入市、A股对外逐步开放等意味着未来有更多的资金流向A股。
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肖世俊:
结构性机会和投资价值显现
在国都证券分析师肖世俊看来,恐慌性冲击高峰已过。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企稳、意外“双降”后重启宽松预期、近期两大首要任务稳增长防风险(尤其是金融)政策的发力,降杠杆贬汇率两大冲击波已进入尾声,市场恐慌情绪与风险偏好或已触底。
肖世俊指出,当前大盘指数沪深300、上证综指的滚动市盈率快速下修至12.1、14.4倍,均已回落至近六年历史均值下方;而随着蓝筹股估值回落至历史低位后,银行、家电、汽车、电力等高分红蓝筹股的股息率高达5%以上,对于长期价值投资者的投资吸引力上升,市场结构性机会与投资价值显现。
从市场趋势来看,货币政策、经济走势、人民币汇率走势、改革创新进度,它们成为近期影响市场四大因素,以上四大因素正部分发生积极变化。另一方面,防风险明显加强,近日管理层已将金融稳定提升至新高度,或预示后续金融改革、政策出台及监管制度的改革,将重点顾及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与心理预期。
在大盘指数估值已重新跌至历史均值下方后,部分蓝筹股或优质成长股已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与投资价值;然而高估值的部分中小创与题材股泡沫压力仍有待释放,市场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并存,趋势性行情短期难现,更多体现为阶段性、结构性机会。“近期可重点挖掘质地优、被错杀、已低估、有看点的超跌优质个股,建议重点从保险、房地产、家电、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中优选个股。”肖世俊提出了他的配置建议。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
9月进入窄幅波动状态
“对于9月份的市场趋势,我认为它会在经历过8月的剧烈波动之后波幅收窄,进入窄幅波动的状态。”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向记者提出了他对于9月市场趋势的观点。
从近期总体情况来看,场内外快速降杠杆、汇率快速贬值到位后,及近期中美两大央行货币政策或基调的缓和,正舒缓了全球市场恐慌情绪与悲观预期,上周后半段全球主要股指逾大宗商品快速反弹。而A股市场上,银行、食品饮料、家电等高股息率蓝筹股在上周也率先企稳反弹。
王剑辉指出,从宏观环境来看,国内经济数据表现不尽人意,其在接下来的疲软程度或将进一步加深,而市场也还需要休养生息。未来大盘有望在3300-3400点左右形成较稳定的区域,而在经历了进一步整理的前提下,第四季度有望迎来温和上涨行情。
基于对9月市场趋势将进入窄幅波动的观点,王剑辉在投资操作建议方面提出,整体应该以防御性策略为主。“我们接下来可以关注医药、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等相对来说景气度受影响较小、或者行业景气度本身就不错的板块。例如在交通运输板块,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有望迎来消费高潮。”
此外,王剑辉还指出,由于市场未来在经过充分整理之后有望温和回升,因此还需要部分仓位进行布局。投资产品例如出口类做的较好的工程机械板块标的和非银类金融股。“保险、券商在经过前期大幅下降后,其业绩高位回落后对股价有望形成一定支撑,而出口类做的较好的工程机械标的在未来也有望受益于人民币汇率调整带来的红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