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迅猛。那么,其发展现状如何呢?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深圳小牛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CEO王永杰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第三方支付机构已逐步走到类银行账户的角色上来。监管层出台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未对消费者的支付行为产生影响,而是让第三方支付机构回归“支付通道”的角色。这有助于保障资金安全,与此同时,也制约了P2P行业内通行的第三方托管模式的可持续性。
7月31日,央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网购限额设定为5000元人民币。现在,使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用户,他们的支付习惯是什么?其支付方式和便利程度,是否会受到上述条款的影响?
对此,深圳小牛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CEO王永杰回答本报记者道,“网购限额5000元的条款,对用户并没有实际上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小牛在线”团队在朋友圈里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即5000元的支付账户限额基本满足很多人的日常购物和消费需求。经调查,绝大多数人的支付账户里面并不会有超过500元的资金存留,单笔消费基本上是银行卡或者信用卡直接扣款。
“网购限额要求为5000元人民币,这只是针对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的时候才有限制。”“小牛在线”CEO王永杰告诉本报记者,“通俗理解就是,假如你上淘宝进行付款的时候,你的支付宝账户余额单日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如果超过5000元,你完全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工具捆绑你的银行卡直接付款,也不会增加任何购物难度,因为余额的形成本身就是需要捆绑银行卡。”
那么,如何理解目前监管部门对网购余额支付的金额限制?
“限制余额支付,是在尽可能地还原到第三方支付出现的初衷——支付通道。第三方支付机构仅仅只是一个支付通道。所谓通道型支付,最开始的本意就是为了资金更好地流转,把银行的钱充到第三方支付账户里,然后在这些虚拟系统进行划转、消费,而不是截留资金。”他进一步向本报记者解释道,“大量的资金滞留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金融监管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央行必须要把这种风险放在可控范围之内。”
他认为,对所有建设虚拟账户体系,意图想让资金停留在自己账户上,然后建立一个闭环交易体系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影响很大。除此之外,他提到,目前大多数P2P平台是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开设托管账户。还原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通道支付职能,将意味着P2P行业内通行的第三方托管模式不可持续。“在此前《关于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P2P要求银行托管,也就是说央行要彻底清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托管业务,P2P接下来就要谋求跟各大银行的合作,寻找银行为其进行资金托管。”他说。
对于银行对P2P进行资金托管的可能性如何的问题,王永杰回答道,“银行为P2P进行资金托管的意愿强不强,取决于银行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目前来看,银行为P2P资金进行托管的意愿不是很强。因为大多数银行并不愿意为P2P资金托管进行背书,首先,银行难以对P2P平台的资金用途进行追踪。其次,资金托管的成本可能会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