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育:消费升级下体育蓝海广阔荐6股
产业发展目标明确,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根据前期国务院发布的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确定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5万亿的发展目标,意味着未来十年将成为体育产业黄金十年。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0.6%,相比北美、欧洲等主要发达地区整体产值占GDP比重大多在1.5%至3%间的水平而言,发展空间巨大。同时,若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万亿元,这也意味着产业20%以上复合增长率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国家战略下,体育产业振兴已一触即发。
我们认为前期《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发是一重要标志,其在财政、税收、土地、就业和市场环境等方面明确了促进体育消费的政策,同时明确指出将把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来培育扶持。我们近一步结合今年体育产业交易平台的开通以及《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推出,国家减政放权下赛事运作、媒体转播等核心资源也有望逐步放开,体育产业振兴已一触即发。
体育产权交易改革与足球改革进程加快,政策红利不断推进。
去年12月国内首家体育产业资源交易专项平台在京上线。目前该交易平台已上线交易项越发增多,主要是民间企业项目,集中于全民健身类和部分专利项目。我们认为体育资源交易平台的上线作为体育产权改革和体育产业市场化革新的重要步骤,能够将分散的交易双方进行有效集中,提供专业化的产权交易服务,在提高体育产权交易规模和交易效率的同时有望降低交易费用,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拍卖、交易、竞标的流转平台,可以让有能力做好的人来运作,是走向市场化的第一步。
此外,2月份通过足球改革方案后近期中国足协的改革也将走进实质化阶段,未来无论是脱钩总局管辖体制独立发展还是通过逐步过度后实现管办分离,无疑都将再次推进国内体育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步伐,对于其他国内主办协会的发展也具有示范效应,也同样对于我国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q政策红利下产业结构优化,体育产业服务化是未来趋势。
在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结构中,体育用品业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资本化程度最高,相关体育产业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体育用品类公司。2010年,我国体育用品业产值1692.48亿元,占到体育产业总产值的76.20%,而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建筑业的占比分别只有19.50%和4.30%。相比而言,欧美等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体育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都是体育服务业。据媒体报道,美国、日本等国家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的比重接近90%,英国、意大利、韩国等占比也在80%左右。
我们认为目前我国整体经济结构在改善,第三产业比例迅速提高,体育也一样。尽管体育产业中体育服务增速较快,但服务业占比仍比较低,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将涌现,尤其是体育与互联网的结合发展将是行业的新方向。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的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继续深入,人们也日益认识到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体育服务业的崛起必然是大势所趋。对于体育产业而言,传统的体育用品业在体育行业中的比重将会逐渐下降,市场对于体育服务,尤其是高品质和个性化的体育服务如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针对性的健身培训等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将继续推动体育服务业的高速扩张,体育产业服务化是未来的长期趋势。继续关注消费升级下体育产业五类上市公司。
正如我们先前的报告所分析的一样,我们认为国家在文化体育传媒方面的支出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方向。就体育产业而言,2014年是改革元年,今年则是改革推进年。随着我国申办冬奥成功以及后续体育改革的推进与落实,未来在财税、赛事审批、运营交易、产业扶持以及吸引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值得继续期待。同时,在我国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我国体育产业也将扮演重要角色,而行业的加速改革也有望使相关上市公司受益。我们从相关产业角度切入,可继续关注几类上市公司,一是体育用品业,包括各类装备等;二是体育传播业,包括广告费与收视费双向型媒体等;三是体育赛事运营,包括线上线下互动赛事运营等;四是大户外业,涉及交运、旅游、汽车等复合产业;五是体育场馆经营与运营,包括运动场地、体育休闲地产等。继续关注中体产业、雷曼光电、贵人鸟、探路者、信隆实业、华录百纳。
计算机:互联网金融热情重燃荐5股
上周,大盘震荡上行,成交量呈回升之势,但仍未站上4000点大关,预计围绕4000点的博弈仍将持续。中小板表现优于大盘,创业板表现则弱于大盘,显示出在当前市场状态下,创业板估值国改导致资金对创业板的热情锐减,预计短期内成交量未明显放大的情况下,创业板仍难跑赢大盘。计算机行业走势优于大盘,但整体涨势不再如年初强劲,个股层面也难有整体性行情。年初的大幅上涨使计算机行业估值迅速走高,当下投资者多追求安全边际,对题材类投资机会则较为谨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行业的整体走势。我们认为,BAT等互联网巨头是个人互联网时代的王者,其地位难以被其他竞争者撼动,但BAT在企业端互联网布局则稍显乏力,因此在B端具有业务优势的软硬件企业可依据其业务卡位优势在企业互联网发展初期占得先机。因此我们预计,行业内依托现有业务优势进行转型的公司转型成功概率较大,且转型成功后公司业绩有望呈爆发式增长,投资者可长期关注此类公司的投资机会,但无业务基础的公司在全新领域的转型则短期内难以证伪,因此投资者在目前行情下应谨慎抉择。尽管短期内行业走势较弱,但我们仍长期看好计算机及互联网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看好业务具有明显稀缺性且业务持续加速发展的公司。据此,我们维持此前的观点,看好计算机板块内具有产品及技术优势的公司在互联网领域二次创业所带来的巨大投资机会,看好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加速渗透所带来的业绩弹性。同时,建议积极关注业务稀缺性较强且被错杀的公司,以及跌破定增或员工持股价格的公司,尽量规避高估值高溢价且无基本面支撑的公司。另外,上周微众银行悄然上线,投资者可关注互联网金融板块的短期投资性机会。我们继续维持行业“看好”的投资评级,看好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信息安全、移动支付和车联网等领域的投资机会,股票池推荐新大陆、航天信息、用友网络、四维图新、久其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