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市值蒸发超3.3万亿近两周共蒸发12.1万亿
《财经》研究员杨秀红/文
跌停!跌停!跌停!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今日A股市场遭遇罕见的股灾,逾2000只股票跌停!各大指数均遭遇重挫,沪指暴跌7.4%,深成指暴跌8.24%,创业板指数更是暴跌8.9%!
即使躲过了昨日黑色星期四的大跳水,投资者也再难逃过今日黑色星期五的绞杀。即便国务院释放出“取消银行存贷比,释放万亿流动性”的重磅利好,大盘仍未停下下跌的步伐。
从盘面看,今日沪指低开低走,连续跌穿4500~4200点的四大整数关口。截至收盘,沪指收报4192.87点,全天暴跌7.40%;深成指跌8.24%,报14398.8点。两市合计成交1.3万亿元,成交额较昨日萎缩逾一成。
创业板的表现则更为惨烈。截至收盘,创业板指数下跌8.91%,逼近跌停。纳入创业板指数的100只成份股,除了12只停牌股票外,其余成份股几乎全部跌停。
从行业板块来看,申万28个一级行业均重挫逾5%。其中尤以国防军工、通信和农林牧渔3个行业跌幅最深,这三个行业的跌幅均接近过超过9%。国防军工板块内个股几乎全军覆没,奔向跌停。
即便从历史数据来看,今日的暴跌也实属罕见。根据Wind数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沪指单日跌幅超过7%的交易日仅有6天。由此来看,今日市场的大跌绝对属于十年罕见!
经历持续两周的大跌,投资者亏损几何?市场期待的牛市是否已悄然远去?未来市场还有机会反转吗?我们综合了多方观点,试图解答投资者心中的重重疑惑。
五大利空成暴跌幕后推手
投资者两周损失13.5万
两周大跌近千点,小伙伴们还能不能在A股市场愉快地玩耍了?不是投资者不明白,怪只怪,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半月之前,市场还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很多人认为这轮牛市将超越2007年6124的高点,新股开户数还在不断攀升。但转瞬之间,沪指已惊现千点暴跌!从本轮牛市沪指创下的最高点5178点到今日的4192点,A股市场仅用了短短9个交易日!
暴跌之下,投资者可谓损失惨重。根据同花顺的数据统计,截至今日中午,本周两市市值蒸发超3.3万亿元,近两周共蒸发12.1万亿元。根据上周投资者数量粗略计算,最近两周人均亏损近13.5万元。
股市一片哀鸿遍野,市场传出一则段子:这不是要调控指数,而是要调控人口啊。
那么,是哪些利空导致了今日股灾的发生?
综合来看,主要有五点:1,虽然部分与HOMS相关配资账户受开户券商清理,但仍有人工盯盘、信用或抵押类贷款等五类场外融资在开展,这类资金清理将给大盘带来重压;2,上轮打新资金刚解冻,证监会便在周三核发了新一轮28家IPO批文,新股发行速度不减重挫股指;3,央行降息预期落空、上周散户开户数环比大降30%,增量资金放缓让股指做多动能减弱;4,两融余额三连降缩水逾600亿元,降杠杆效应初现打压股指下行;5,技术层面,周四各大股指大阴包阳,典型空头反扑形态。
上述五大利空因素叠加,导致今日股指再度破位下行。
在此情形下,有市场人士提醒投资者,对于前期涨幅巨大、利好兑现、业绩黯淡、主力出逃个股,投资者应尽快调仓出局。
对于今日大跌,信达证券在盘后发布报告指出,6.26行情和最近的暴跌行情,是一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行情。所谓意料之外,在此次大跌之前,A股的情绪累积十分充分,投资者热情踊跃,因此,市场再短期内调整这么多,确实出乎一些投资者的意料。但是,从两个方面来看,这种调整又是情理之中的。其一,本次行情累积了巨量的杠杆,这是A股过去行情中所不曾出现的。杠杆在下跌的时候,容易导致强制平仓等问题,同时价格的下跌又会导致更多的杠杆或被投资者平仓,或因需要承受更高杠杆而主动平仓。这两个因素,都会导致下跌更快。其二,小公司的股价实在太贵。截止收盘,399102创业板综指的PE仍高达111倍,399101中小板综指则为68倍。不过,可以看到的是,随着A股继续下跌,蓝筹股价值正在体现。同时,HSAHP恒生AH股溢价指数今日收于124.5点,为近期较低水平。如果市场继续下探,则一些良好的长期投资机会将逐步显现。
同时,有市场分析指出,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当前市场的持续重挫对前期巨大涨幅的风险释放。不过,随着近期大盘系统性风险的持续释放、大浪淘沙后,真正的“金子”将浮出水面。
外资看空VS中资看多
多机构称牛市未终结
此前,有人调侃国内的投资者“暴涨想辞职,暴跌想辞世。”面对如此惨烈的跌幅,投资者虽不至于做出辞世的念头,但很多人开始疑惑,牛市是否已经结束?
对此,海外机构和国内券商的观点截然不同。
近日,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就抛出了一份看空A股市场的报告。其认为,中国股市涨势已见顶,下跌并非买入时机。
摩根士丹利指出,沪深两市以及创业板的这轮牛市有可能已经见顶。主要有四个因素值得担忧:1,增加的新股供给;2,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企业利润持续低迷;3,高估值;4,流通盘上的高融资余额。
摩根士丹利预计,2015年和2016年上证综指的每股收益的增速将低于市场预期,2015年为5%,预期9%,2016年为8%,预期16%。
近期数据显示,企业利润增长乏力,滞后的上证综指6月每股收益增速同比降至-1.3%,去年同期的同比增速为7.3%。对深成指而言,这一指标从去年6月的11.5%下降至今年同期的6.8%。对经济增长乏力的预期是下调每股收益增速预期的主要原因。
针对市场上传言中国官方不会让市场大跌,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政府无法直接控制市场行为,尤其是交易量、估值和杠杆已经很高的情况下。
最后,摩根士丹利总结道,中国正在向消费和服务主导转型,同时面临高负债以及传统经济的产能过剩,因此中国经济在未来12个月仍然会增长乏力。
此外,摩根士丹利认为,未来12个月,上证综指将在3250点~4600点的范围内波动,较6月24日沪指收盘4690点的点位降低30%~2%。
与其不同,国内多家机构认为本轮牛市并未结束。
方正证券认为,此次牛市的核心逻辑是“系统性风险降低”+“流动性宽松”,这两个背景目前都没有改变。从当前整体回撤的性质看仍是一次牛市中的正常回撤,目前正在接近尾声。
其分析指出,自从去年7月份以来,市场还未出现回撤幅度在10%以上的情形,两次小幅回撤发生在1月上旬和5月上旬。此次幅度已经明显超越前两次,6月份高点后创业板回撤28.8%,上证指数回撤16%,沪深300指数回撤15.9%,此次回撤的幅度已经超过15%。参考历史上著名的大牛市,途中均有较大幅度的回撤,幅度在25%-30%。在《历史的镜子,90年代的台湾牛》中也描述了台湾牛市的2次较大幅度的回撤,一次是1987年美国股灾的冲击,回撤30%,一次是89年印花税的征收,回撤幅度也是30%。中国1996年至2001年牛市中,1998、1999年的回撤幅度在25%,2007年530印花税冲击回撤21.5%。
长城证券也于近日指出,中期看本轮牛市并未结束,下半年市场从全面性牛市向结构性牛市过渡,周度大幅调整彻底打通从全面性牛市向结构性牛市过度的门槛,短期超跌后阶段性底部近期有望出现,结构性牛市并非否认指数不会创新高,只是这种市场结构对投资者而言持仓结构胜过一切。
南方基金表示,中长期牛市逻辑没有改变,在流动性依然宽松,实体经济企稳的背景下,股市总体上升格局不变,过快大幅下跌后是增仓的机会。
机会或在7月中旬到来
下半年可重点关注国企改革
总体来看,目前市场气氛可以说是降到冰点。在此情形下,未来股指会迎来反弹甚至再创新高吗?
在“2015年陆家嘴论坛”上,对于股市能否站上8000点的问题,证监会主席肖钢笑而不语,匆匆离场。他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业务创新,服务和完善市场功能体系,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战略新兴板,与创业板错位发展。
与监管层令人捉摸不透的言辞相比,国内多家券商在坚定看好后市。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认为,今年下半年可能创A股市场历史新高。其给出的理由是:1,历史上来看,储蓄存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在2007年的牛市里达到了最低位,现在大致维持在12%~13%左右的水平,假设回到2007年的水平,那就意味着未来一年时间有5万亿资金可以入市。2,对今年下半年整个A股点位的判断上,很有可能会创A股市场全历史新高。这个过程是建立在对住户部门信任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相信这是一轮群众运动式的2007年的这样一轮大牛市的基础之上。
对于后市中的板块机会,徐彪认为国企改革相关股票很有可能成为下半年贯穿全年的投资机会,关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与运营公司、稀土、电力领域方面的基础设施与建设三大主线。
长城证券的观点与其接近。其认为,短期市场的调整幅度已经过大,阶段性底部有望近期出现。持仓者则可借助反弹适度调整仓位结构。建议下半年重点关注国企改革的投资机会,与此同时,继续坚持浪沙淘金策略,在企业层面选择积极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兼并收购等一系列资本运作完成行业内整合的成长型公司。
此外,国金证券近期对机构投资者的一项调查显示,国企改革是众多机构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关于后期股票配置,其调查显示:1,投资者最看好的依次是医药生物/食品饮料(25%)、TMT(20%)、大金融(11%)、航空机场航运(10%);2,国企改革主题成为投资者的首选(25%),其次是互联网+(15%)、工业制造2025(14%)、能源互联网(11%)、军工(10%),而对“一带一路”主题的偏好则是大幅降低。
对于后市反弹时机,国信证券指出,或在7月中旬。
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朱俊春称,后市或者盘整或者新低(还有一波杀伤)。积极因素的发酵是个慢性过程,我们期待国企改革,期待中报行情,这两个东西均指向7月上中旬,但都是从局部向整体的扩散,急不得。
同时,方正证券指出,未来止跌的因素或者催化剂为:券商两融余额气温+货币政策再付释放宽松预期。1,经过此次冲击后,场外配置4倍以上的杠杆基本上被消灭,证券公司融资融资融券余额同样出现了小幅的下跌,场外配资被抑制后,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可能进入到券商正规驱动的融资渠道中,后续融资融券余额启稳将是第一个观察因素。2,货币政策再度释放宽松预期,是第二个观察因素,由于实体经济尚未全面启稳,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的空间,比如降准措施的启用,观察时间点在7月。
此外,《财经》还统计了2000以来沪指暴跌后的走势,答案还是相对乐观的。
回顾A股历史,自1990年12月19日开市以来,沪指迄今已经历了近6000个交易日。然而,沪指单日跌幅超过7%的交易日仅有43天,其中半数以上发生在1992年~1995年市场的初期阶段。自2000年以来,上述暴跌交易日仅有6天(不含今日),分别发生在2007年2月、2007年6月、2008年1月22日和28日、2008年6月和2015年1月。
上述暴跌发生后,沪指后期表现如何?答案让人稍感欣慰。在2000年以后单日跌幅逾7%的6个交易日中,除2008年6月外,其余5次,沪指在次日均迎来反弹,反弹幅度在0.8%~4%之间。由以上历史数据来看,暴跌之后,沪指次日反弹的概率超过八成。
另外,观察上述暴跌后沪指3个交易日的涨跌幅,有4个交易日上涨,3日累计涨幅在2%~7%之间。
中航证券在今日盘后也发布观点称,本次市场急速的下跌,在历史上也多次发生,不管是2009年8月3478点之后的下跌,还是2007年的530大跌,以及96年12月的大跌,均让投资者胆战心惊;这几次的下跌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速度非常快,而另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又都拉了回去,大多数还刷新了前期的新高;诚然,近9天的下跌让投资者的热情迅速冷却,几乎不敢憧憬牛市还将继续,但站在更长远角度来审视目前的下跌,也依然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次花絮,目前是考验投资者格局的时候,是在意短期的下跌,还是把周期放长一些看待,不同的态度结果将大相径庭。
中航证券总结一句话:涨涨跌跌是股市的自然规律,急速的下跌更能够起到彻底洗盘的作用,建议投资者保持理性的态度看待本次下跌,风雨之后的中国股市依然将健康发展。
《财经》杂志特别供稿
原文链接:http://yuanchuang.caijing.com.cn/2015/0626/3913737.shtml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