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乐视打嘴仗 手机业务是根源
小米主动挑起战争的根源在于其对智能手机业务的担忧,乐视此前公布了智能手机BOM成本,(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包含手机所采用的所有元器件的成本价格),此举锁死了智能手机的价格上限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平影影
你说我不懂生态,我说你数据造假……近日,一直暗暗较劲的乐视公司和小米公司终于爆发了正面交锋,成为互联网科技圈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业内人士认为,两家互联网公司的业务重合部分越来越多,对电视内容开战实属必然。
但也有声音认为,小米主动挑起战争的根源在于其对智能手机业务的担忧,乐视此前公布了智能手机BOM成本,(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包含手机所采用的所有元器件的成本价格)此举锁死了智能手机的价格上限;再加上360发布低端智能手机等,小米手机业务腹背受敌。
发布会成导火索
引发这场“嘴仗”的导火索是小米的一个发布会。
6月10日,小米在其名为“海纳百川”的发布会上公布了一些数据,数据显示:在小米电视上,电影总量是友商的2.4倍;电视剧总量是友商的1.4倍,所有内容总量是友商的两倍。在手机客户端上,内容总量是友商的3.5倍。
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还在会上表示,称小米用10亿美元的投资构建了视频网站的大联盟,包括爱奇艺、优酷土豆、华策影视等都是联盟成员,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5%,而友商作为独立视频网站,市场份额不足7%。
虽然小米的整个发布会都没有正面提及“友商”的名字,但发布会现场公布的数据却直接显示,乐视视频的市场份额为6.91%。
不仅如此,雷军还强调,小米的视频内容“零年费”,将矛头直指乐视的会员收费模式。
而乐视次日通过“超级手机”新浪官方微博发布了正式回应,在这篇名为“被公证的谎言依然是谎言”的文字中,乐视称小米雷军不懂内容、不懂生态、偷梁换柱、误导公众,小米对乐视生态的模仿,只是东施效颦,其让人啼笑皆非的表演,已沦为行业笑柄。
在乐视投资者交流会上,乐视CEO贾跃亭对小米的数据回应称:“小米的内容并非自有,而是松散的联盟,直接对比没有意义,不在一个维度上。”
针对小米指责其收年费的问题,乐视表示,这完全是欺骗公众,因为小米平台上的热门电影和剧集都需要用户单独付费,隐形收费更是数不胜数。
而小米随即通过“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微博回应,在这篇名为“致友商:捆绑年费、不合规就是最大的谎言”的回应中,小米呼吁乐视不要向用户收取高额的捆绑年费,将真正的价值回馈给用户,不从用户身上牟取暴利。
电视内容战争升级
战争还未结束,随即小米负责电视与内容业务的联合创始人王川直接向乐视开火,质疑乐视一直高调宣传的“生态”。
“乐视有电视、网站、手机、汽车,这叫多元化,不叫生态。生态是自然环境,要有动物和植物,本来就是松散的。如果只有乐视一家,它和其他内容提供商的关系是生意,不叫生态。”他说道。
6月12日,王川还在微博上向贾跃亭喊话:“能直接回答3个小问题吗?乐视电视接的是哪个播控平台,是不是违法违规?小米电视上的视频内容是不是比乐视多一倍?乐视电视是不是捆绑了每年490元的年费?”
乐视并未对此作正面回应,乐视互联网应用事业群运营总裁高飞在微博上发了一篇雷军口吻的长文,并在最后留下了4个填空题,以藏头诗的方式对小米加以嘲讽。这4个填空题是(萧)远山、(迷)踪拳、(无)影脚、裘千(尺),暗指“小米无耻”。
王川随后在其微博上上传了北京方圆公证处的公证书,这份公证书文件中确实有关于小米和乐视视频内容数量方面的对比。雷军也在微博上转发公证书,称:“除了公证,还有啥办法证明小米内容比友商多一倍,欢迎大家出主意。”
当天王川还在微博上表示:“鉴于贾总一直没有回答,我打算请证券媒体记者、基金经理和分析师下周一下午两点到小米,我帮他回答。”
6月15日下午,小米科技举办小米电视沟通会,王川表示,乐视电视有违反广电总局181号文规定嫌疑。
在16号下午,乐视对小米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复,小米方面称,181号文件监管的是播控平台和内容,而不是硬件,友商要么不懂法律,要么别有用心;而针对小米自称内容比乐视多一倍的说法,乐视表示友商把别人的内容当自己的,已沦为笑柄,免费内容很多是片花,纯属笑谈;而针对免费问题,乐视强调硬件价格+服务费价格=硬件量产成本,服务到期后,乐视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续费,不续费用户,依然可以享受和友商一样多的内容和服务。
业务重叠促竞争升级
“小米和乐视这次是为了电视内容谁多谁少打嘴仗,但其实两者的业务重合部分越来越多,多方位的竞争也在加深,所以小米乐视大战也并不会让人们感到意外。”家电行业观察员梁振鹏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乐视在2014年以前并未有交锋,直到小米进军电视和电视盒子之后,两者的交锋才渐渐多了起来。
双方第一轮交锋是在去年,2014年7月,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就乐视起诉小米盒子盗播系列案件进行了宣判,其中乐视所持有的《后宫甄嬛传》、《失恋33天》等十部影视作品取得胜诉。全部案件中占七成的作品小米盒子承担连带责任,判赔15万元。
虽然没有官方销量数字,但曾有一份来自供应链的数字显示,2014年全年,小米电视销量约30万,而乐视达到150万。
“乐视是做视频网站起家,乐视电视在内容、销量上可以说是互联网电视的领头羊;而小米电视的内容一直都是短板,两者最终会在这方面进行竞争的。所以这次电视内容大战不可避免的。”梁振鹏说道。
融合网总编吴纯勇认为,视频内容和客户端之间的竞争,从最初的PC端发展到手机端,现在又开始抢占电视端,这是行业发展的趋势,每一次变化都会带来从业者之间激烈的竞争。
吴纯勇认为,以小米为代表的视频聚合模式和以乐视为代表的自营内容模式,究竟哪种方式更有竞争优势,还需要更多时间的考察。
不仅如此,小米和乐视都布局了无线路由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领域,“越来越多业务重叠,未来两者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梁振鹏说道。
担忧小米手机业务是根源
虽然小米乐视的这场战争是电视内容之争,但业内多种声音认为,这场战争的根源在于小米对其智能手机业务的担忧,因此主场其实是在手机领域。
“这次战争真正开始其实是在4月14日,乐视发布超级手机,尽管整场发布会以苹果为嘲讽和对标对象,但众所周知,主攻目标其实是小米手机。”互联网科技记者群“山寨发布会”创始人阳淼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阳淼认为,整场发布会最让外界吃惊的是乐视公开BOM价格。
“这也是挑战者对领先者常用的手段,公开成本就等于锁死了售价上限,封掉了品牌溢价的途径。对新进场的乐视来说无所谓,市场占有率越大,受此影响越大。”阳淼说道,“这是乐视主动挑战小米,在手机领域相当于小弟挑战老大,但乐视超级手机反而以弱凌强,获得了外界关注度。”
不仅如此,乐视超级手机最近发展势头迅猛,6月9日,乐视移动还与中国联通宣布战略合作,推出联通合约乐视手机,双方将在流量、渠道和内容等多个方面合作,计划年内销售100万部乐视手机,未来乐视电视、汽车等产品也将进驻联通渠道。
“但近日关于电视内容的战争,由小米主动挑起,其战略目标首先是转移战场,避免乐视一直在手机领域点火,威胁到小米的核心腹地,同时把战场转移到乐视的命脉,内容与电视。”阳淼认为,“其次,同样是电视,小米电视的战绩远不如乐视超级电视,这一招是围魏救赵,同时也吻合了‘小弟挑战老大’的公关精要,为小米电视打开一片新天地。”
华泰证券研究所互联网和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禹媚也认为,这场由小米发起的公关战背后,是小米对于最核心手机业务的担忧。
王禹媚在其分析报告中表示,小米手机通过打掉渠道溢价和品牌溢价,实现了对手机市场的第一次降维打击,以高性价比获得市场第一的份额。但这种商业模式壁垒较低,乐视超级手机不靠硬件盈利,乐1到乐Max系列直击小米中高端产品线,而360携开拓硬件之心,大神手机叫板小米低端“红米”产品线,小米手机业务腹背受敌,一直未能发力的智能电视业务重要性越发凸显。
但王禹媚认为,本次小米、乐视的舆论大战,引发的网上网下围观狂潮,将是对用户、对供应商的又一次系统性宣传和教育,是两龙头企业的全民营销,并没有输家。
“两家业务高度重叠的互联网企业通过数轮大战,最终都是赢家。”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公关大战在引发人们围观的同时,早已成为营销手段的一种,品牌和产品就在你来我往打嘴仗时得到了舆论最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