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打车软件之后,腾讯和阿里两大巨头再度同台竞技,战场是城市公共服务。昨日,支付宝钱包、微博和手机淘宝携手正式上线广州“城市服务”功能,市民办理交通违章、查询出入境进度甚至预约结婚登记都可随时在手机上搞掂。同日,腾讯微信团队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的 《“互联网+”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披露2014年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达40924个,涵盖公安、医疗、交通等多个政务民生热点领域。
向右走,腾讯专注政务
超过4万政务服务在微信办公
腾讯算是最早切入城市服务的BAT巨头。早在2014年底,微信团队便正式推出了“城市服务”入口,将过去分散在各个政务微信账号里的服务能力聚合到一站式服务平台。根据《白皮书》数据,2014年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达40924个,涵盖公安、医疗、交通等多个政务民生热点领域,其中广东省和阿里所在浙江省的政务微信总量均超过6000个。
截至2015年4月,“微信城市服务”已陆续上线广州、深圳、佛山、武汉及上海5个城市,覆盖超过6000万用户,已服务用户超过1100万人次。用微信“了解国家最新动向”、“查询天气公交”、“看病预约挂号”、“处理交通事故理赔”、“交纳水费、电费、燃气费”等已成常态。而2015年将有更多城市开通这一服务。
此外,微信还在试水公积金微信,其是所有政务微信中服务属性最强的一类,服务号所占比例超过80%,但相关服务号活跃度较低。一方面是因为该类账号覆盖人群有限,甚至很多用户都不知道;另一方面是因为账号开发程度较低、账号功能与社会公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向左走,阿里借公共服务切入
支付宝+新浪微博+手机淘宝三入口
和腾讯一样,阿里巴巴使用的也是平台策略。昨日,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与新浪微博,共同启动“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联合为各地政府提供“智慧城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广州、深圳等首批12个城市已正式上线。
“用户通过支付宝钱包、微博、手机淘宝均能进入城市服务平台。这三大入口的活跃用户数都在2亿以上,能够迅速将城市服务覆盖到千家万户。”阿里方面表示,三大入口可以形成“一个平台+三大入口”的格局,成为一个永不关门的手机“市民之家”。
以广州地区开通的16项便民服务来看,其中包括医院挂号、违章办理、机动车年审预约、纳税申报、婚姻预约等,涉及到的政府职能部门包括公安、交委、气象局、出入境办公室。在这一平台上,除预约申请流程外,还加入了相关费用的移动支付环节。目前,这些功能均为免费向用户提供。
支付宝方面还透露,未来,公交实时信息查询、海关邮包查询、药品查询服务都会在城市服务平台陆续推出。
为什么巨头在抢城市服务?
1
.瓜分4亿智慧城市建设蛋糕
支付宝和微信的城市服务都属于智慧城市的一部分,但这一概念在推行多年才引发两巨头关注。
对此,业界认为,首先是互联网巨头们看到智慧城市政策红利所带来的利好。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此前曾公开表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为40万亿美元,中国估计将有4万亿人民币市场规模。
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自成一体,为公众的业务办理带来莫大的障碍和麻烦。而互联网巨头的机遇在于其平台连接能力可有效破解应用孤岛的问题。
2
争夺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
长远来看,腾讯和阿里争夺城市服务市场的最终目的是争夺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并加以捆绑有效用户。
不管是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平台模式,还是百度的搜索+地图的模式,只有创造更多的使用场景,才能够产生更多的增值。此前BAT已经在互联网打车、电影票等场景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但仍缺乏足够的可持续的支付场景,互联网公司只需要增加相应的入口,就可实现服务的推送,在产品体验角度,实现无缝连接。
因此,如果把衣食住行,医疗和市政服务等等这些与用户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都放在自己的平台和产品上,那么用户的使用习惯将会增强,粘性就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