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7.53万亿元,同比增长11.6%。此外,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3.68万亿元,同比多增6018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8949亿元。融资总量收缩,实体经济难见企稳,业界降准降息呼声渐起。
中长期贷款下滑 股市分流存款
数据显示,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8万亿,中长期贷款占全部信贷的比重为45%,较上月的68%下滑。分部门看,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下滑较多,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例从54%下滑至50%。居民户的短期贷款上升,从255亿元增加至841亿元,这与当前银行个人消费贷需求上升一致。房地产新增出台后,居民中长期贷款维持较高的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3月新增人民币存款2.5万亿,低于近几年的均值。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奇霖认为,“这一方面是因存贷比压力没那么大,加上存款偏离度考核,银行拉存款意愿减弱;另一方面是因利率市场化和股市上涨,其他理财产品和股市对一般性存款形成分流。”
3月M2从上月12.5%回落至11.6%。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分析,“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拉存款力度较大,月末存款偏离度考核下今年存款增幅较少。其次,非银同业存款纳入一般存款口径继续带来干扰。当前货币基金为代表的同业存款增速显著放缓,而去年同期基数较大。”
4月降准降息概率大
社会融资方面,3月新增社融1.18万亿,同环比均收缩。数据与新增人民币贷款一致,表外收缩和直接融资扩张正好抵消。李奇霖认为,“社融增长继续受表外融资拖累。虽然新增人民币贷款高增长,但用于实体的不多,货币政策仍需指向放松,缓解债务展期对其他融资主体的挤出效应,在此背景下,稳增长也需宽货币,利率将继续下行。”
谢亚轩表示,“今年3月以来央行已连续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虽然每次下调幅度仅有10个基点,但下调的方向较为明确,有效地表明了央行的态度。从最近李克强总理考察东北的日程与讲话来看,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这意味着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较为积极的态度。”
招商银行高级分析师刘东亮也认为,经济企稳的预期难以实现,上半年经济大概率延续下行压力,预计很快会出台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重点依然在刺激投资,货币政策料继续放松,4月份降准或降息的概率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