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即使在市场波动的时期,依然有表现好的公司出现,关键看如何做,如何布局。”当前油价处于低位,近阶段对我们来讲是很有利的。我们已经采取许多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在首届中国(上海)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峰会的全媒体大型访谈上,中海集运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钱卫忠向记者表示。
“互联网+航运”是必然趋势
中海集运目前正在根据中海集团提出的“三个转变”进行落实。所谓“三个转变”,即由船的思维向链的思维转变;二是竞争已由单个船公司之间转变为船公司群体之间的竞争;三是企业应当由传统海运向产融结合的现代海运转型。
公司将按照集团的要求,从多方面着手。一是加快“走出去”的发展布局。“以马士基为例,它虽然是一家丹麦公司,丹麦GDP总量不如上海,却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船队,20多年来一直成为行业领导者。之所以能发展得非常好,主要是做第三国的业务,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钱卫忠表示。
另一方面是加快结构的调整,包括船队结构、航线结构和业务结构三方面调整。首先是对标行业龙头找差距,加快船队结构调整。钱卫忠说,中海集运正在向船舶大型化、低碳化方面加速推进。“我们集团整个决策很及时,2013年5月订造了5条1.9万标箱的超大型船舶,从2014年11月底开始陆续交付,在2015年上半年都会交付完毕。新交付的1.9万标箱集装箱船,船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具有单箱成本低的优势;另一个亮点是低碳环保,其燃油消耗同比1万箱的船要下降20%,所以很有竞争力。”他同时补充道,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处于较合理的水平,赋予后续船队扩张和结构调整一定空间。
其次是航线结构方面的调整。公司同世界排名前二十位的许多班轮公司都有广泛的航线合作。目前,公司在亚欧;亚洲-地中海;亚得里亚海和黑海;美西北、美西南各拥有八条航线;美东有两条航线。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全面提升公司航线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三是业务结构方面的调整。例如,公司调整货源结构,去年公司将内陆货源的比例降低,以降低成本,提升整体航线效益。另外,公司正在推进从船到链的延伸,商业模式创新等。
另外一大关键就是抓住成本管控这个“牛鼻子”。钱卫忠表示,去年公司已经加大力度,对燃油成本、装卸、箱管、租船等都进一步规范操作和流程,实施严格管控,并取得不错成效。
在谈到“互联网思维”转型和创新时,他指出,“互联网+航运”应该说,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去年7月,阿里网络科技和中海集运、中海科技三家公司在杭州签署了合作协议,构建了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同月,中海集运和中海科技一起合资成立了深圳一海通全球供应链有限公司,9月15日,“一海通”海运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平台已经开通了深圳、厦门、香港、上海、宁波等口岸的订舱的服务,基本覆盖了主要航线的产品。
钱卫忠表示,公司此举旨在将“一海通”建立成为互联网思维的供应链管理公司,实现线上线下物流的无缝对接,也是中国海运从传统航运业向“互联网+航运企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这个创新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让公司升级服务,从“港到港”向“门到门”的服务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引流,实现规模优势。“从目前来讲,一海通在行业电商领域还是走在前面的,这方面的前景我们是看好的。”他说。
全面布置“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