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新热潮明显 赚钱效应显著
虽然市场对于变盘窗口的日益临近达成了共识,但大盘在“分岔路口”究竟会如何选择呢?是向下调整,震荡寻底,还是重拾升势,向上拓展空间?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三方面的信号来判断市场的走向:一是关注近期沪综指的走势和成交量的变化;二是新股发行后,“炒新”热潮带动效应明显,关注后续有何品种接力;三是6月底的偏紧的流动性时点即将过去,关注下半年流动性的走向。
目前来看,A股始终处于存量资金博弈格局中,直接表现为成交量的低迷,6月以来,沪市的成交额已经降至600-700亿元左右,当月最大成交额仅为825.47亿元。由此来看,投资者的参与热情相对有限。考虑到目前沪综指上方仍有多条的压制,前期套牢盘压力较大,若无成交量配合很难有效突破。市场人士指出,想要向上拓展空间,甚至再度攀升年线,成交量可能需要重新回到千亿元以上水平。由此来看,能否吸引场内资金入场是后市大盘能否走出盘局的关键。如果场外资金陆续入场,市场情绪逐渐好转,大盘在资金助推下,有望向上拓展空间;若后市成交量依旧萎缩,市场情绪维持低迷,不排除大盘继续震荡筑底的可能。
从场内热点来看。上周新股上市激发了市场的“炒新”热潮,次新股、影子股和相关题材概念受到资金热捧,市场热点活跃,赚钱效应显著。但对于整个市场来说,“炒新”热点的持续度可能有限,尚不足以为大盘上攻带来持续动力。后市能否出现接力品种应该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如果有新的热点接力,尤其是来自于主板的热点,带动行业板块,市场的短炒思维可能被打破,大盘可能走强。如果缺乏接力品种,热点出现短暂熄火,市场可能也会向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