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解铝行业自 2017 年供给侧改革以来,实行了严格的产能总量控制政策。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电解铝产能被严格限制在 4500 万吨的天花板以内,这一政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刚性约束。截至 2025 年 4 月,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已达 4410 万吨,无限接近产能上限,新增产能空间极小。
产能置换政策是实现产能控制的核心机制。新建项目必须通过等量或减量置换方式获得产能指标,即企业必须先拆除旧产能后方可新建,且新项目必须符合严格的技术和环保要求,包括铝液交流电耗不高于 13000 千瓦时 / 吨、环保绩效达到 A 级水平等。这种置换机制有效防止了产能无序扩张,推动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从产能分布来看,中国电解铝产能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主要产能分布在山东、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地,其中新疆和云南凭借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近年来成为产能转移的重点区域。产能向清洁能源富集地区转移的趋势明显,电解铝使用清洁能源比例已从 2015 年的 10% 提升至 2024 年的 25%。
在 "双碳" 目标背景下,电解铝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作为高耗能行业,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碳排放强度较高,吨铝碳排放约为 11-13 吨二氧化碳,其中电力间接排放占总排放的 86% 左右。因此,降低碳排放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
2024 年,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铝冶炼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根据方案安排,2024 年度企业获得的配额量等于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2025、2026 年度配额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思路分配,2027 年起将实施有偿配额制度,设置 5-10% 的有偿配额比例。
碳成本的引入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根据测算,当碳价达到 100-150 元 / 吨时,吨铝成本将增加 200-2000 元。对于高碳排放的火电铝企业,碳成本压力尤为显著,而使用清洁能源的水电铝企业则具有明显的碳成本优势。预计到 2027 年,电解铝行业将出现 34-120 万吨 / 年的碳配额缺口,碳成本从隐性转为显性。
2025 年 3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 年)》,为铝产业未来三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 2027 年,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国内铝土矿资源量增长 3%-5%,再生铝产量达到 1500 万吨以上,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提升至 30% 以上,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到 30% 以上。
在产业布局优化方面,方案强调坚持电解铝产能总量约束,优化产能置换政策实施。新置换电解铝项目应符合铝液交流电耗不高于 13000 千瓦时 / 吨、环保绩效 A 级等要求,鼓励采用 500kA 及以上大型电解槽,支持电解铝产能向清洁能源富集地区转移。同时,方案要求稳慎建设氧化铝项目,新改扩建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不再新建或扩建以一水硬铝石为原料的氧化铝生产线。
技术创新是方案的重要内容。方案提出要突破一批低碳冶炼、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和高端新材料,开展高强、高韧、耐腐蚀等铝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提升产品高端化供给水平。在绿色发展方面,方案要求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支持企业通过绿色电力交易、购买绿色电力证书等方式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电解铝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2024 年 12 月 1 日起,中国取消了铝材、铜材等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涉及 24 个税号的铝产品,包括铝条杆型材、铝板带、铝箔、铝管等。这一政策调整旨在减少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剧了出口压力。2025 年以来,多个国家对中国铝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或征收反倾销税。例如,2025 年 3 月 19 日,海湾合作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铝合金产品征收 7.1-20% 的反倾销税;墨西哥、阿根廷等国也相继对中国铝板、铝箔等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这些贸易壁垒增加了中国铝产品出口的不确定性。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实施将对出口欧洲的铝产品产生重要影响。根据 CBAM 规则,2026 年起将对进口产品征收碳排放费用,电解铝行业的基准排放强度设定为 1.55 吨 CO2e / 吨铝。对于使用火电的铝企业,出口欧洲的成本将显著增加,而使用清洁能源的铝企业则具有竞争优势。
电解铝生产成本主要由氧化铝、电力和阳极材料三大部分构成。根据安泰科测算,2025 年 2 月份,这三项成本在电解铝制造成本中的占比分别为 43.6%、36.0% 和 12.6%。与 2024 年底相比,氧化铝成本占比下降 10.3 个百分点,电力、阳极成本占比分别增长 5.7 个百分点和 3.2 个百分点,反映出原材料价格结构的变化。
氧化铝作为电解铝生产的核心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电解铝成本。2025 年以来,氧化铝价格经历了大幅下跌后趋于稳定的过程。1 月初至 2 月中旬,氧化铝现货价格从 5600 元 / 吨的高位迅速下行至 3300 元 / 吨附近,跌幅超过 40%。截至 2025 年 9 月,国内氧化铝加权平均完全成本为 2857 元 / 吨,环比下降 32 元 / 吨,氧化铝现货价格重心为 3098 元 / 吨,环比下降 165 元或 5.1%。
铝土矿价格的回落是氧化铝成本下降的重要原因。2025 年上半年,受印尼出口放量及澳大利亚新矿投产影响,进口铝土矿价格大幅下跌。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SMM 进口铝土矿 CIF 指数报 74.21 美元 / 吨,较年初下跌 31.58 美元 / 吨,跌幅达 29.9%。全球铝土矿市场预计在 2025 年会有约 1200 万吨的显著过剩,持续对价格施加下行压力。
阳极材料成本相对稳定。阳极炭块是电解铝生产的重要消耗材料,每吨电解铝消耗阳极炭块约 0.6 吨,成本占比约 12-15%。2025 年以来,阳极价格小幅波动,总体保持相对稳定,这为电解铝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
电力成本是电解铝生产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通常占总成本的 30-40%。生产 1 吨电解铝平均需要消耗 1.9-2 万吨氧化铝,同时需要消耗约 13500 度电。由于中国不同地区电力资源禀赋和价格差异显著,电解铝企业的电力成本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
云南地区凭借丰富的水电资源,成为电解铝企业电力成本最低的区域之一。云南水电价格约为 0.25-0.35 元 / 度,在丰水期甚至可低至 0.25 元 / 度,比山东火电价格便宜约三分之一,折进吨铝成本约有 4000 元价差。云铝股份作为云南水电铝龙头,其 88% 的电解铝产能集中于云南,水电占比超过 90%,吨铝电力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约 10-15%。
新疆地区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电力成本优势同样明显。新疆煤炭预测储量达 2.19 万亿吨,占全国 40%,自备电厂电价可低至 0.2 元 / 千瓦时,较中东部地区低 30% 以上。神火股份在新疆的电解铝项目配套 4×350MW 燃煤发电机组,电力成本约 0.24 元 / 度,吨铝电力成本约 2900 元,总成本约 13050-13659 元 / 吨,为全国最低水平。
相比之下,山东、河南等传统电解铝产区由于缺乏能源资源优势,电力成本较高。这些地区主要依赖火电,电价约为 0.40-0.50 元 / 度,吨铝电力成本比云南高约 4000 元,比新疆高约 2000 元。随着煤炭价格波动和环保要求提高,这些地区的电解铝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碳成本已成为影响电解铝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根据《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铝冶炼行业》,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阳极消耗产生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约 1.424tCO2e/tAl)、电力消耗产生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阳极效应产生的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约 0.145tCO2e/tAl)。
不同电力结构下的碳排放差异巨大。使用煤电的电解铝企业,吨铝碳排放约为 11-13 吨 CO2;而使用水电的企业,吨铝碳排放可降至 1-2 吨 CO2,仅为煤电铝的 10-15%。以 2025 年 10 月全国碳市场价格 52.16-58.20 元 / 吨计算,当碳价达到 100 元 / 吨时,煤电铝的碳成本约为 1100-1300 元 / 吨,而水电铝的碳成本仅为 100-200 元 / 吨,两者相差 1000 元 / 吨以上。
碳配额分配机制对企业成本影响显著。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2024 年度铝冶炼企业获得的配额量等于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2025、2026 年度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思路分配,将企业配额盈缺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对于碳排放强度较低的企业,可能获得配额盈余,可以通过碳交易获得收益;而碳排放强度较高的企业则面临配额缺口,需要购买碳配额或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排放。
欧盟 CBAM 的实施将增加出口企业的碳成本。根据 CBAM 规则,2026 年起将对进口铝产品征收碳税,计算公式为:CBAM 成本 =(电解铝直接吨铝碳排放量 - 欧盟免费配额)×(欧盟碳市场价格 - 中国碳市场价格)× 汇率。假设欧盟碳价 90 欧元 / 吨,中国碳价 100 元 / 吨,对于使用煤电的企业,出口欧洲的 CBAM 成本约为 496.65 元 / 吨铝;而使用水电的企业,CBAM 成本可降至约 100 元 / 吨铝。
电解铝产业链的成本传导机制呈现复杂的特征。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会通过成本加成的方式向下游传导,但传导的时滞和幅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2025 年以来,铝土矿和氧化铝价格的大幅下跌并未立即完全传导至电解铝价格,主要原因是电解铝产能受限和需求增长支撑了铝价,使得电解铝企业获得了成本下降的红利。
从利润分配格局来看,2025 年电解铝行业利润持续向冶炼环节集中。根据行业数据,2025 年第一、二季度电解铝单吨利润分别为 2376.3 元 / 吨和 3378.6 元 / 吨,第二季度环比第一季度提升 42.2%。这主要得益于氧化铝等原材料成本下降,而电解铝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不同区域和不同能源结构的企业盈利能力差异明显。新疆地区的神火股份凭借最低的生产成本,2024 年新疆基地贡献净利润 20.6 亿元,吨净利 2550 元。云南地区的云铝股份虽然面临枯水期电价上涨的风险,但凭借水电优势,全年盈利能力仍然较强。相比之下,山东等传统产区的企业由于成本较高,盈利能力相对较弱。
成本控制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铝价波动的市场环境下,拥有低成本优势的企业能够在价格下行周期保持盈利,在价格上行周期获得超额收益。新疆和云南凭借能源成本优势,吸引了大量电解铝产能转移,而山东、河南等传统产区的产能则面临退出压力。预计未来随着碳成本的逐步显现,清洁能源铝企业的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铝业作为国内最大的铝业央企,在资源掌控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公司拥有铝土矿资源储量 28 亿吨,占国内储量的 23%,氧化铝自给率达到 61%。2025 年上半年,公司氧化铝矿石自给率较年初提升 6 个百分点,达到约 75%,创近 5 年新高,有效缓解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
在海外资源布局方面,中国铝业成果斐然。公司在几内亚博法拥有大型铝土矿项目,自 2020 年投产至 2025 年上半年,累计运回国内铝土矿 5680 万吨,已收回全部投资。同时,公司通过并购、产业布局、"权益 + 贸易" 等多种方式获取境外优质资源,年进口矿贸易量稳定在 1600 万吨以上,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
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国铝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牵头建设了中央企业高端有色金属材料创新联合体,汇集 19 家中央企业、5 所高校在内的 27 家单位协同攻关,着力开发第四代、第五代航空铝合金等高端材料。近年来,公司在电解铝节能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发的铝电解直流电耗 12300 千瓦时 / 吨・铝集成技术,吨铝能耗降低 400 千瓦时;更低能耗的 11800 千瓦时 / 吨・铝技术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高端产品方面,中国铝业已成为国内唯一同时为中商飞、空客和波音供货的航空铝挤压材供应商。公司自主研制的 5N 系列高纯铝和超高纯铝基新材料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99.996% 高纯铝产品获中国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63.92 亿元,归母净利润 70.71 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142.65 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 46.88%,为近十年最低水平。
云铝股份是国内水电铝的领军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公司 88% 的电解铝产能集中于云南,水电占比超过 90%,生产用电结构中绿电比例达到 80% 以上,碳排放仅为煤电铝的 20% 左右。在 "双碳" 背景下,这种低碳优势将转化为显著的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产能规模方面,云铝股份拥有电解铝产能 308 万吨,氧化铝产能 140 万吨,铝加工产能 160 万吨,炭素制品产能 82 万吨,形成了从铝土矿开采到铝加工的完整产业链。2024 年公司生产原铝 294 万吨,同比增长 23%,达到历史新高;2025 年目标产量为 301 万吨。
技术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十四五" 以来,云铝股份研发投入总额达 65.8 亿元,研发强度稳定保持 3.5%,高于有色金属行业平均水平。公司累计持有国家授权专利 742 项,其中国际专利 20 项。近三年完成的 28 项科技成果中,6 项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7 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绿电优势在碳成本时代愈发重要。随着全国碳市场的推进和欧盟 CBAM 的实施,云铝股份的低碳优势将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公司已成为国内企业中首批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碳足迹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0.78 亿元,归母净利润 27.68 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37.23 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 23.3%,财务状况优异。
神火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特的煤电铝一体化布局和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公司拥有电解铝产能 170 万吨,其中新疆 80 万吨(100% 控股),云南 90 万吨(持股 58.25%),配套装机容量 1400MW,阳极炭块产能 80 万吨。这种跨区域的产能布局使公司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能源优势。
新疆基地是神火股份成本优势的主要来源。公司在新疆准东煤田腹地建设的电解铝项目,配套 4×350MW 燃煤发电机组,电力成本低至 0.24 元 / 度,吨铝总成本约 13050-13659 元 / 吨,为全国最低水平。新疆煤炭价格仅为 80-120 元 / 吨,远低于河南、山东的 500 元 / 吨,且公司煤炭自给率超过 90%,有效控制了成本波动风险。
成本控制措施不断优化。神火股份通过精细化管理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如在新疆基地实施 "避峰就谷" 策略,谷段下网电量占比高达 54%,配合新能源替代,创效 1160 万元;大幅提升性价比更高的高硫焦掺配比例至 77.6%,节约生产成本 2246 万元。公司吨铝完全成本 12500 元,比行业平均 13800 元低 1300 元。
2025 年上半年,尽管煤炭价格下行导致增收未增利,但神火股份仍实现营业收入 204.28 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44.37 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53.78%,处于合理水平。未来随着铝价回升和成本控制持续优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显著改善。
南山铝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成功的高端化转型和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已构建从热电 - 氧化铝 - 电解铝 - 高端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是国内唯一同时为波音、空客、中商飞供货的航空铝供应商,国内汽车板市占率超过 50%。
在航空铝材领域,南山铝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公司航空板设计产能为 5 万吨 / 年,另有年产 1 万吨高端航空挤压型材用铝合金圆锭的产能。2024 年航空材料业务营收 31.8 亿元,其中铝锂合金占比提升至 58%,在 ARJ21 机型中的结构件供应份额达 43.5%。公司最新研发的 AlLi 2050T8E77 合金已通过波音 B787 的认证测试,抗腐蚀性能较基准提升 40%。
汽车板业务快速发展。南山铝业是国内 A 股首家实现汽车四门两盖铝板批量化生产的企业,现有汽车板产能 20 万吨已处于满产状态,在建 20 万吨项目将于 2025 年底投产,届时总产能将达到 40 万吨,目标成为全球最大汽车板生产商。公司已完成多家车企内外板材料及零部件认证,实现多个项目定点供应。
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2024 年,公司高端产品销量占比 14%,毛利占比 23%;2025 年上半年,高端产品营收占比突破 60%,毛利率达 33%,远高于行业平均 18% 的水平。这种产品结构的优化显著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财务表现优异。2025 年上半年,南山铝业实现营业收入 172.74 亿元,归母净利润 26.25 亿元,同比增长 19.95%,毛利率 28.51%,资产负债率仅为 17.44%。公司连续 17 年坚持现金分红,累计派现超 110 亿元,2024 年股息率达 5.1%,是 A 股市场少有的高分红蓝筹股。